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杜甫的春望 《杜甫诗选 恨别》(杜甫)译文赏析

火烧 2022-12-03 10:27:34 1066
《杜甫诗选 恨别》 杜甫 译文赏析 杜甫诗选 恨别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 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恨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1。 草木变衰行剑外2,兵戈阻绝老江边3。 思家步月清宵立,

《杜甫诗选 恨别》(杜甫)译文赏析  

杜甫的春望 《杜甫诗选 恨别》(杜甫)译文赏析

杜甫诗选 恨别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恨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1。 草木变衰行剑外2,兵戈阻绝老江边3。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4。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5!

【注释】 1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恨战乱之久。胡骑:这里指安史之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到如今,已经过了五六年。 2剑外:即剑南,唐代称剑门之南为剑外。 3江边:指锦江边,这里是草堂所在地。 4这两句通过写诗人时间错乱,白天睡觉,晚上在月下散步这些生活细节,表达自己思家忆弟的那种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丰散在各地,只有占随杜甫入蜀。 5乘胜:指的是上元元年(760)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司徒,指李光弼,当时李光弼为检校司徒。破幽燕,指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译文】 洛阳分别后,长途跋涉了四千里。胡兵驱入中原,动乱延续五六年。草木凋落的时节,早已逃亡剑门以外。战争阻绝的日子,我将要老死在江边。怀念我的家乡,一时月下散步,一时晚上站立。追忆自己的兄弟,一会看云,一会白天睡眠。听到河阳的消息,官军正在乘胜追击敌人。盼望司徒用兵,尽快地攻破幽燕。

【赏析】 杜甫听到安史之乱的战争将要取得胜利,百感交集,上元元年(760)的夏天,在成都写了这首诗。 头二句,写安史之乱五六年,阔别洛阳,走了四千多里,五六年言其久,四千里言其远。 草木变衰是由于胡骑长驱,「老江边」,是人变衰,这是兵戈阻绝,暗比自己的飘零憔悴,「老」,沉郁凄凉,寻味无穷。 思家忆弟,伤洛城阻乱,宵立昼眠,起居颠倒,恨极已甚,步月看云,蕴涵着不尽的忧伤之情。 「闻道」二句,写出盼望胡骑早平的心情,希望国家复兴,可以早日还乡。「司徒急为破幽燕」的「急」字,充满最大的希望作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