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现在中国的世界属于什么地位 道教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地位

火烧 2023-03-09 14:27:39 1056
道教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地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以他为奠基人的道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千百年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官方哲学”的儒学在人们意识深处所淀积的潜在影响,同时也由

道教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地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现在中国的世界属于什么地位 道教在我国以及世界的地位

以他为奠基人的道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千百年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官方哲学”的儒学在人们意识深处所淀积的潜在影响,同时也由于我们对老子以及道家思想的重视和研究不够,致使一提起传统文化,就总是习惯地将儒学抬出来,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二者等同起来。

这种状况,近年来所改变。

陈鼓应教授的“道家主干”说可以说是起了震聋启目的作用。

它不但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而且也激发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热情。

于是众说纷纭:儒家主流说、道家主干说、儒道互补说,一派生动活泼的争鸣景象。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从伦理学的角度,在题为《正确认识和评估道家的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文(《中州学刊》96年第1期)中谈过一些个人的看法。

简单说,上述各说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是以偏概全,执一而是。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从形态上看,从内涵上看,都是多元的,而且是互补的。

儒家思想的存在发展及其被尊为官方哲学,这不是谁的个人意志,而是古代中国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它是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主义宗法等级制的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东西,最适合这种社会的要求。

墨、道、法诸家,虽都曾在短期内成为"显学",但也最终为儒家所吸收。

所以,儒学主流说不是妄谈,它反映的就是这一基本历史事实。

但它不但忽视了道家和佛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还忽视了它自己的发展、改造和完善也正是由于吸收了道家和佛家尤其是道家的哲学世界观而后才完成的这一事实。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道家思想,也就不会有儒学的最高形态--宋明理学。

所以儒家主流说是见木不见林。

那么,儒道互补说呢?它虽看到了道家,但却忽视了佛家。

佛学虽是一种宗教学说,但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却具有其深刻性和独特的价值。

它虽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但它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学术乃至文化艺术以及整个国民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一点也不能低估的。

但不要忘记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却是通过道家思想的中介来实现的。

如果没有道家思想,也就没有佛学的中国化。

所以,我说中国的传统文是一个多元一体化的结构。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说:"无论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中国思想的背景......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如果我们可以像李约瑟那样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根系就是道家,其主干就是儒家,而佛家则是依附在这棵文化大树上的枝叶。

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溶合,而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元互补结构。

道家思想既是这棵大树的深根,那么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代表者,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处于哲学奠基人的地位,这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老子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如所周知,我国古代有三大圣人,即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和哲圣老子。

他们都具有世界影响,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但若论其影响的广泛性,则轩轾立见。

孔子固然圣明,他所创立的儒学即使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但他的思想影响却主要只限在东亚一带,即所谓“儒学圈”。

所以它的影响是有限的。

那么《孙子》呢?他虽在唐代就开始走向世界,并在日本的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

近代以来,它又越过大洋,到达欧美,并跨过高原,远至阿拉伯世界。

美国人甚至还用它去指挥海湾战争。

但若论其研究成果或论著数量,则去《老子》《道德经》甚远,《道德》在世界上普及的程度仅次于《圣经》和《共产党宣言》,这远非《孙子》所能望其项背。

就国内情况而论,据我所知,有关《孙子》的著述共约500种,而《道德经》据严灵峰《诸子知见书目》所录,就有1500种;而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则在1700种以上。

国内情况如此,那么外文译著呢?《孙子》共约200种(其中日人著述约160种),而《道德经》则有550种(其中日人著述约330种),若将近十数年来的成果算进去就超过600了。

而从其涉及的语种范围来讲,《道德经》也远较《孙子》为广。

《孙子》只有十余种,而《道德经》则有20余种,除日、英、法、德、意、荷、俄等国外,还有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土耳其、印度,而且又有梵文、拉丁文、希伯来文和世界语。

其中除日文外,以英文和德文的为最多(英文本90。

德文本78)。

《道德经》走向世界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太清楚,只知道日本文明时代(相当中国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儒者清原宣贤有一本《老子经抄》,这是日本最早关于《道德经》的著述。

以后就多起来了,而且涌现了一大批老子学者如林道春、僧泽庵、武内一雄、石田羊一郎和波多野太郎等。

《道德经》进入西方世界为时较晚,是在十六世纪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之后。

据李约瑟的考证,最早的传本有三:一是十七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的拉丁文译本,二是十八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傅圣泽的法文译本,三是十八世纪末德国神父格拉蒙特的拉丁文译本。

近代译本当以1842年圣朱利安的法文译本与1870年施特劳斯的德文译本最为有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