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拍摄地 《太行山上》简介
《太行山上》简介

《太行山上》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dz 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集中表 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 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 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 族抗日的中流砥柱, 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 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 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dz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太行山上》 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dz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 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1937年7月贺炳炎简介,平津失陷、华北危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 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 再度与国民党携手合作,将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由dz任总指挥,率bl115师、贺龙120师、刘伯承129师和ph 的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日夜兼程,奔赴山西,和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 山回合,共举抗日大旗。 面对日本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迂回山西、吞并中国的嚣张气焰,dz在阎锡山错 误地奉行“守土抗战”的与此同时, 部署和指挥了 115 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板 垣师团,第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 嚣张气焰。 正当dz派遣129师先遣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催毁日军空军优势;调动120 师伏击雁门关, 切断日军补给线,为国民党守卫忻口的卫立煌部解燃眉之急的时 候贺炳炎简介,国民党据守的娘子关失守,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英勇殉职,八路军 120师716团“独臂团长”贺炳炎奉命撤出雁门关。按照中央的指示,dz下令八 路军撤出雁门关向南转移,分别建立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察冀抗日根据 地后,太原城在日军土肥原师团和东条英机的增援下失守。 太原失守后, 阎锡山和傅作义分别撤至陕西秋林和河南洛阳,dz则坚持在太行 一带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在中央和dz总指挥的部署下,八路军在晋东南发动 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在主力部队跳到外线打击敌人的与此同时,dz、彭德 怀、左权仅带三个警卫连队与敌人周旋,几遇险境都化险为夷。就在板垣师团穷 凶极恶地寻找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时, dz在敌人后方召开了由国共高级将领出 席的高级军事会议。 在不同的战略意识和主张面前, dz总指挥的幽默睿智和宽宏大度不仅赢得了国 民党大多数将领的心悦诚服,还不失时机地打击了国民革命军第97军军长朱怀 兵。 板垣师团在太行一带没占到什么便宜,不甘失败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就从塞外 张家口调来“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谁料想,背付重任、气焰嚣张的阿部规秀寸 功未建就被八路军击毙在黄土岭上。至此,八路军在从1937年7月到1940年5月 的时间里, 在整个华北地区和日军打出了一个相持的局面,为中国军民最终战胜 日本侵略者奠定了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