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谁写得最好 十句话写尽中国历史
十句话写尽中国历史
1.谁写的10句话写尽了整个中国历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一、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二、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三、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人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四、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眈眈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五、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六、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七、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八、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
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
直到异族蒙古人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
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地同化。 九、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十、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2.哪十句话能够概括中国历史
1. 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2. 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 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3. 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 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 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6. 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7. 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 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9. 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10. 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3.“十句话说尽中国史”是哪十句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
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4.中国历史上最霸气十句话
Top.4 “大丈夫生当如此。”
&“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路人纷纷低头避让。
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我可取而代之)” 从小就有霸王之气眼馋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nb的区别 候选:“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Top.3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一说,“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 ---汉宣定胡碑在《后汉书。
南匈奴列传》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班昭,名将班超的父亲)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上面的话最原始应该是由这两句合成的。多么霸气。
纵观历史,有哪个民族能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也就是大汉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把握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综合国力是保证民族自豪感的唯一因素,其他的都是扯淡。 候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哪十句话能够概括中国历史
1. 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2. 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 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3. 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 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 ;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 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6. 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7. 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 ;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 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9. 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10. 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
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6.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十句话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牛气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作了,并且作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牛皮的区别。 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利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3、霍去病:“胡奴未灭,何以为家?”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余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毕了!” 4、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写在他给汉帝的汇报中的,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单于的首级。911后小布十在国会上罗嗦半天哪比的上这几个字有力!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余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
与吴三桂到是绝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7、完颜亮: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虽是胡儿,偏爱风骚,联想到他爷爷爸爸还是文盲和后来的满族同化之快,女真对汉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遗传的。评价是典型志大才疏。
8、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
9、汪精卫:同样是“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有文化的人谈吐就是不同,听:“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汪精卫在刺杀满清亲王被捕后说的,人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
类似的还有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因有人说这两句是康有为改过的,故不入选。
10、彭德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国家地位的承认往往是在一场大战之后被确定下来的,志愿军的鲜血染成了彭总在朝鲜战争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