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下章台 不假思索

火烧 2022-12-11 19:03:35 1042
不假思索 【汉语拼音】 ù jiǎ ī uǒ gt 【名词解释】 gt 假,借。“不假思索”指不经过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应。语出宋.黄榦〈复黄会卿书〉。 gt 【典故来源】 gt 宋.黄榦〈复黄会卿书
下章台 不假思索

不假思索  

【汉语拼音】     bù jiǎ sī suǒ>【名词解释】> 假,借。“不假思索”指不经过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应。语出宋.黄榦〈复黄会卿书〉。>【典故来源】> 宋.黄榦〈复黄会卿书〉(据《黄勉斋文集.卷四》引)> 一二年来,于《中庸》之旨,玩之殊有味。此乃子思子于其家学中备见本末源流,作为此书,尽发圣贤底蕴,虽非初学所能尽晓,而亦初学所不可不知。始之以戒惧谨独,次之以智仁勇之三德,终之以诚之一字。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閒,此意便在。初学岂可不以孜孜奉持?则天之所以予我者,便已浑然在此矣。然后加讲学力行之功,以尽其所谓智仁勇者,则理之浑然者,又灿然各有著落,而无毫釐之差矣。于是又进其所谓诚者,亦不过讲学力行,而实用其力焉,则天理流行无少閒断矣。>【注解】> (1) 閒:同“间”。> 不假思索>【典故说明】> 宋人黄榦在写给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细读《中庸》一书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学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后才写成的一本书,书中详尽阐发了圣贤之道的底细。全书从戒惧谨独(心怀警戒恐惧谨守慎独之道)讲起,接著谈到智仁勇三达德,最后以“诚”字作结。所谓“戒惧谨独”,既不必勉强费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间,立刻就能体会箇中真意。初学的人果能勤奋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赋与的本性。至于所谓“智仁勇”三德,以及“诚”之一字,只要加上讲学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难融会贯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个成语,用于表示不经过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应。>【书证】> 01、宋.黄榦〈复黄会卿书〉:“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閒,此意便在。”(源)> 02、《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03、《警世通言.卷二七.假神仙大闹华光庙》:“魏生欲观仙笔,即将文房四宝,列于几上。洞宾不假思索,信笔赋诗四首。”> 04、《镜花缘.第一三回》:“刚才我因此女话语过于离奇,所以教他写几个字,试他可真读书,谁知他不假思索,举笔成文。”> 05、《镜花缘.第五三回》:“这是若花姐姐故意弄这难题目,那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号以及事迹,一挥而就。”>【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指不经过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应。> 使用类别    用在“迅速反应”的表述上。>【例句】    > 01    老王说话总是不假思索,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02    听到河裡有人在呼救,救生员不假思索地就跳下去救人。> 03    我一提出请求,她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真让我喜出望外。> 04    他不假思索,提笔就写下了这道难题的答案,让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05    看见眼前的美景,他不假思索,便吟出一首诗,听得大家啧啧称赏。> 06    他在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实在很荒唐,主管当然不假思索便予以否决了。> 07    这个大诗人常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令人讚叹的优美诗句,果然名不虚传。> 08    李教授是个化学专家,你请教他任何有关化学的问题,他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反义词】    冥思苦想,深思熟虑>【参考词语】   不假思量>【汉语拼音】    bù jiǎ sī liáng>【名词解释】    犹“不假思索”。见“不假思索”条。> 01、宋.袁甫《蒙斋集.卷一九.石松子》:“初无奥旨,亦无秘诀。不假思量,何劳论说。” >【参考词语】    不假思虑>【汉语拼音】    bù jiǎ sī lǜ>【名词解释】    犹“不假思索”。见“不假思索”条。> 01、宋.朱熹〈读苏氏纪年〉:“至于天下何思何虑,正谓虽万变之纷纭,而所以应之各有定理,不假思虑而知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