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佛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水彩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火烧 2021-11-05 20:48:16 1053
水彩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水彩画于19世纪末自西方传入中国迄今有一百多年历史西方水彩画传入我国,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西方传教士输入及聘请西方画家的传授;二是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而中国大众的广泛接受、普

水彩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水彩画于19世纪末自西方传入中国迄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西方水彩画传入我国,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西方传教士输入及聘请西方画家的传授;二是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而中国大众的广泛接受、普及,主要依靠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西式学堂和各地的美术专科学校.

佛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水彩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最初,西方水彩画是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走向世界各地。

我国同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特别在16世纪20年代,中国与欧洲的海上交通已比较发达。

据史书记载,公元1579年,(明万历七年)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MichaeIeRuggieri,15431607年)来到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洋的宗教画,3年之后的1582年,意大利的另一个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l,1552~1610年)也来到中国.他带来的圣像及经书中的插图就是用水彩手绘的,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的西方水彩画。

这种以水性为媒介的绘画,不但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分,而且清新、明朗、潇洒、秀润和流畅, 视觉效果更细腻,形象逼真,引起了人们的惊叹,当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彩画传播。

比较有影响的是在1715年,意大利画家郎士宁(Giuseppe Cattio1ione,1688~1766年)被召入清宫中作画师,他一方面采用中国的画具和材料,一方面仍用西方人的审美观念与技法作画,他所画的花鸟画,有很强的写实感,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作品虽然不是纯粹的水彩画,但在潜移默化之中,中国人接受了西方人作画的许多观念,比如色彩、光影和透视等。

18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

随着中外通商贸易的蓬勃发展,广州口岸出现了批从事商品画的画师,其中就有英国的水彩画。

1843年上海开办商埠,外国教会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自由,西方文化也迅速影响东方的这块古老的土地。

13年之后,徐家汇的天主教堂和土山湾画馆,由西班牙传教土范延佐(Jeannes Ferren,181 7~1856年)和法籍传教士潘相公(Fnere Couper生卒年代不详)传授擦笔炭画、油画和水彩画。

它是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习机构,许多中国青年绘画学子都在那里学习过,其中比较优秀的学员有徐泳清、张光红、周湘等人,他们是中国水彩画的先驱。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洋务运动。

当年清政府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选派了100多名学童去美国留学。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进步青年东渡日本或远赴英、法、德、意等国家学习绘画艺术。

北方的关广志、南方的李剑晨以及王济远、张眉孙等都是早年留学英、法或专攻水彩画的著名画家,他们在从事艺术教育和水彩画创作方面,为中国水彩艺术的开创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批学子在出国前都有中国文化教育的传统基础,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他们接触了西方的水彩画艺术之后便很自然地将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合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水彩画从传入之日起,就中西合璧了。

中国历史上水彩画真正开始传播是清末民初的事情。

随着变法维新运动,“废科举、兴学校”,1898年,维新变法后,我国国民教育受到西欧和东洋教育思潮的影响,官办学堂中,出现了仿照西方美术教育模式的学校,采用了新的学制、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课程设置,在教科书中水彩画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图画课在各级学堂中必须设置。

水彩, 也作为图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步入了中国的普通教育。

1906年南京创立了两江优秀级师范学堂(中央大学艺术系前身),兴办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的“美术科”。

在保定创立了直隶师范学堂,其中的西画部分就有素描、油画和水彩。

之后,浙江两级师范、北京高等师范等都有水彩画的教学。

1912年创立了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1918年成立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杭州成立国立艺术院(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这些学校的西画科均开设水彩画课程。

1922年起,我国的小学课程中正式开设了水彩画课,为水彩画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此后,中国兴办的各类私立和公立的普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水彩画因审美的轻松灵动和工具材料的简便等原因一直受到特殊的青睐,其重视程度甚至高于油画之上。

许多从事水彩画艺术的研究者也在美术教学的岗位上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是中国水彩画家队伍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成立了水彩画会,这也是推动中国水彩画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1919年徐泳清、颜文梁等在苏州成立了“美术赛画会”;1926年李剑晨、张谔等在北京成立“艺光社”;刘开渠、李有行等也在北京成立了“水彩画会”;1928年潘思同、陈秋草在上海成立了“白鹅画会”,并出版了《白鹅画刊》——这些水彩画组织,在为我国水彩画艺术的繁荣及培养水彩画人才等方面都哦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此外,在李毅士、李超士、陈抱一等一批先辈水彩画家热心的倡导下,水彩,这一新的画种,逐步在我国奠定了,宽泛的社会基础。

水彩画进入中国,意味着西方人观看世界的方式进入中国。

即符合人的眼睛生理结构的观看事物的方式,以不不断“逼真”地叙事的视觉框架与策略看世界,从而使中国人在传移摹写、意象审美理念的基础上,有了另一只眼睛的参照,其意义是重大的。

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1715-1911)

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1911-1949)

中国水彩画的形成期(1949-1978)

中国水彩画的革新期(1978-199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