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一共统治了多少年 汉朝一共多少年历史,汉朝的历史有多少年
汉朝一共多少年历史,汉朝的历史有多少年
汉朝的历史有多少年
四百零七年;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扩展资料:
一、汉朝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二、刘协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
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参考资料:刘协-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汉朝-百度百科
汉代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汉朝
汉朝按年代和建都分西汉和东汉。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刘彻即位。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达到了顶点。 经过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两代三十八年的“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执行,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汉帝国的统治,自元帝(前48—前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新,至此西汉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历经十四代二百三十余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23861.
汉朝有多少年历史,从汉武帝到汉朝末年国
汉朝(前202—220年),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算起的话是422年,从汉武帝开始算起的话376年。
商朝到汉朝多少年历史
商朝建立到汉朝灭亡约1618年的历史。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传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历史简介
汉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 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 汉长安城复原图 ,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近210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国号释义】 楚霸王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改国号为“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又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编辑本段]2、西汉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虽然公元前202年刘邦才称帝,但因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则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算起,并以十月为汉太祖元年的首月。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娥姁摄政。吕娥姁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娥姁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吕娥姁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恒。他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虽然汉景帝刘启时期(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10个月即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和南越一样,出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马复力等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盛世时代。 汉景帝刘启死后,其子汉武大帝刘彻即位,是为汉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大帝刘彻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在政治上,汉武大帝刘彻加强皇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武帝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霸王道杂之”,但武帝时期对儒家的采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吞灭南越国,征服朝鲜,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大帝刘彻死后,汉宣刘询时期即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但是,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加上汉武大帝好大喜功,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大帝刘彻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希望不再穷兵黩武,也使汉朝不至于败亡。为抢救经济,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与民争利,加强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汉武大帝刘彻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被害。汉武大帝刘彻死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孝昭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聪明的汉昭帝刘弗陵清醒的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怨杀。霍光从此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治国。汉昭帝刘弗陵时期遵循汉武大帝刘彻晚年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以至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刘弗陵死后,汉武大帝刘彻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他行为放纵,密谋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废掉。之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是为汉中宗。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但霍氏一门逐渐腐败黑暗。汉宣帝刘询将腐败的霍氏集团一网打尽。汉宣帝治国摒弃不切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在整顿吏治上沿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劝民农桑,抑制兼并,降低豪强在国家中的角色。经过了昭宣二帝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明显恢复,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这就是著名的武昭宣盛世。 汉宣帝刘询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刘奭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刘骜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刘骜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刘骜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之中。汉成帝刘骜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刘骜死后,由定陶王之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孝哀皇帝。汉哀帝刘欣有“断袖之癖”,终日与他宠信的对象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元寿二年八月,汉哀帝刘欣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中山王刘衎即位,是为汉孝平皇帝。但是,汉平帝刘衎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五年后,王莽毒死仅14岁的汉平帝刘衎,仅仅立刘婴为皇太子,自己担任“摄皇帝”。公元9年,王莽废除刘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编辑本段]3、东汉 公元23年腐败的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民变下终于灭亡。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随后击败了绿林军。其后,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朝宗室刘秀在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南)之南即皇帝位,灭刘盆子,是为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即位后,于37年终于消灭赤眉、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的弊政,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号为“明章之治”。期间,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铭,刻石颂功,从此基本扫除了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佛教在这时也传入中国。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伏笔。 88年,年仅31岁的汉章帝突然驾崩。年仅十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但是实际上都是窦太后操纵朝政,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年仅14岁的和帝就抓捕外戚窦宪,外戚势力开始衰弱。但是之后和帝信用宦官,从此东汉的政治沦为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的争斗。不过,和帝仍然在政事上非常勤奋,不失为英明之主。元兴元年(105年)冬12月,年仅廿七岁的和帝病逝。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刘隆即位,是为殇帝。汉殇帝仅在位8个月就驾崩了。接替即位的是清河王刘庆之子汉安帝刘祜。他即位早期由太后邓绥临朝理政。邓太后勤俭节约,任用贤良,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却也对宦官势力纵容。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逝世,安帝亲政,将邓氏家族诛杀殆尽。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听信奸臣,肆意无忌。朝政昏庸不堪。东汉快速衰败下去。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在叶城。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刘懿,史称汉前少帝,但其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少帝死后,阎氏家族密谋再立傀儡,但被中常侍孙程击破,阎氏家族被诛杀。孙程迎立济阴王刘保,是为汉顺帝。在顺帝执政早期,宦官势力膨胀,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反弹。阳嘉元年(132年),贵人梁妠立为皇后,从此梁氏外戚势力开始崛起,梁妠的兄弟梁冀被任命为大将军。汉安二年(143年)八月,顺帝病死,太子刘炳即位,是为冲帝,即位是年仅2岁,由梁太后临朝执政。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初六,汉冲帝驾崩,年仅三岁。正月廿五日,梁冀拥立刘缵即位,是为汉质帝。质帝非常聪颖,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因此质帝不久就被杀害,年仅八岁。 本初元年闰六月初七日,大将军梁冀拥立汉章帝之孙刘志即位,是为汉桓帝。桓帝年少,因此继续由梁太后临朝执政。桓帝即位之初,梁冀势力几无边界,他残害忠良,公饱私囊,无恶不作。桓帝对他暗中也颇为不满,延熹二年八月初十,桓帝派兵士包围梁宅,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宦官成为新的权力中心。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被封为县侯;单超食邑两万户,后又封为车骑将军,其他四人各一万户,世称五侯。五侯贪婪放纵,终致在延熹九年引发第一次党锢之祸。永康元年十二月廿八日,汉桓帝驾崩。桓帝没有留下子嗣,由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灵帝即位之初,就引发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永康元年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永康二年(164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终致在西元184年爆发了由张角所带领的黄巾之乱。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场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了顺利平叛,又将军政权力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汉灵帝死后,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位于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江东的孙权;位于荆州的刘表;位于益州的刘璋等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汉朝皇帝此时已经是空有名分而无实际了。曹操虽然想以汉朝丞相的名义企图招安但却引起各路诸侯的反抗,认为他是奸臣,不得已曹操只能逼迫汉献帝下诏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路军阀。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仓皇北逃。三分之势逐渐形成。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承曹操爵位,并于220年曹丕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魏,自称魏文帝,东汉灭亡,汉朝国祚告终,中国进入分裂的三国争霸时代。秦朝到汉朝到唐朝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秦朝建立到唐朝灭亡一共经历了1128年。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1年;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有多(17)汉朝(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