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乡村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的历史

和顺图书馆的历史
和顺图书馆的沧桑历史
先进知识分子组织的“咸新社”
清末庚子之变后,新思潮遍及全国,同盟会员、日本留学生寸馥清等乡中先进知识分子,为使乡人从学识上思想上得到新的见闻,迎合时代的需要,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在和顺发起组织了一个“咸新社”。
社中购置到成批新知识书籍,供社内外人士阅读,作为公有图书提供群众借阅,在这偏僻小乡,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和顺图书馆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文化之津”
缅侨青年组织的书报社——“青年会”
到了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和顺青年寸仲酞、李清园、贾铸生、李秋农等,在缅甸瓦城组织了一个“青年会”,其宗旨是发展家乡文化。
不久,青年会发展到家乡后,于1924年,创办了一个“书报社”,自上海等地订购了一些书刊杂志供乡人阅读。
从上海到云南边疆,因交通不便,寄到的新闻已成了历史资料,于是他们把运输? 2006乘着火车游西藏 马行夏日放牧京郊 心静之旅禅之旅 环球跳蚤市场淘宝记 路线改从水路运到缅甸,再经八募沿着古老的西南丝道用马帮运至腾冲,最后到达读者手上。
当时文人杨策贤先生为书报社撰写了一对联:
书自云边通契阔,
报来海外起群黎。
从对联中也反映了当时书籍报刊的来之不易。
即便如此,较之从国内走旱路要减短一半以上的时间。
书报社的成立,颇受到乡人的赞赏。
最初的图书馆——“崇新会”
1925年“青年会”改组为“崇新会”,会员日愈增多,社会影响和作用日愈增大,书报社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了,于1928年,崇新会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以旧咸新社社址为馆址。
一经在国内外宣传发动,捐款捐书、捐物资,形成了一个高潮,现藏一些珍贵古今大型图书,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丛》、《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魏丛书》、《佩文韵府》等等,都是得自捐献而来。
有遗嘱捐款的,父子同时捐赠的,兄弟共捐的,夫妇合捐的,情节十分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