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
-
鹤龄:94至97问杨继绳:为何不把《死人坑上的大树》拍成《大树下的死人坑》等四篇
文章探讨杨继绳为何未将《死人坑上的大树》改拍为《大树下的死人坑》,强调通过挖掘死人坑揭示历史真相的重要性,呼吁展现埋葬饿殍的坑而非仅关注大树。
鹤龄 杨继绳 信阳事件 死人坑 大树下的死人坑 余文海 -
鹤龄:84问杨继绳:为何“忘”了四川的“千万亩万斤田” 事件
文章探讨鹤龄质疑杨继绳为何忽略四川‘千万亩万斤田’事件,涉及李井泉与邓小平推动高产运动的影响,以及该政策对四川粮食减产和饥荒的严重后果。
鹤龄 大跃进 杨继绳 四川大饥荒 李井泉 千万亩万斤田 -
鹤龄:75至77问杨继绳:对饿死人问题毛、刘两人谁看得更重等三编
文章通过鹤龄与杨继绳的对话,探讨毛泽东与刘少奇对大饥荒中饿死人问题的态度差异,引用信阳事件等资料,分析两人在处理饥荒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与影响。
鹤龄 杨继绳 大饥荒 饿死人 75至77 毛刘对比 -
鹤龄:65至67问杨继绳:人口净减少与饿死人有必然关系吗等三篇
文章探讨鹤龄对杨继绳关于人口净减少与饿死人关系的提问,引用《墓碑》数据,分析人口减少是否必然意味着饿死人,结合出生率、死亡率及外流人口进行逻辑推演。
关系 人口减少 鹤龄 杨继绳 饿死人 调查分析 -
鹤龄:64问杨继绳:两年漏报575万人 出生人口少报的情况还较少吗
文章质疑杨继绳数据,指出1960至1961年出生人口漏报达575万,分析漏报原因及影响,强调人口统计不准确问题。
数据分析 鹤龄 杨继绳 大饥荒 人口统计 出生人口漏报 -
鹤龄:56问杨继绳:为何曲改毛主席的会议讲话
文章质疑杨继绳关于毛主席讲话曲改说法,指出毛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未提及自然灾害,反而承认自身错误,强调三年经济困难主因是工作失误而非天灾。
毛主席讲话 鹤龄 杨继绳 会议内容 曲改 三年经济困难 -
鹤龄:51问杨继绳:为何只提通谓“风调雨顺”不提“自然灾害频繁”
文章质疑杨继绳在《通渭问题》中忽视1959-1961年通渭县自然灾害,仅强调1962年风调雨顺,试图淡化人祸影响,引发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讨论。
鹤龄 杨继绳 反右 救济措施 风调雨顺 通渭自然灾害 -
鹤龄:44问杨继绳:地方官对毛泽东的向心力越强 当地饥荒就越重吗
文章质疑杨继绳提出的饥荒定律,指出地方官对毛泽东的向心力与饥荒程度无直接关联,以河南吴芝圃为例,说明其与毛主席的矛盾及最终平反过程。
毛泽东 鹤龄 杨继绳 饥荒定律 地方官 向心力 -
鹤龄:42问杨继绳:安徽饿死了500-600万人吗
文章质疑杨继绳关于安徽饥荒饿死人数的数据来源,指出其引用的官方数据可能被缩小,并对李坚和安子文的估计提出质疑,强调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问题。
鹤龄 杨继绳 人口损失 饥荒数据 安徽饿死人数 官方统计 -
鹤龄:31问杨继绳:甘肃饿死百万以上是怎么来的
文章探讨杨继绳所称甘肃饿死百万以上数据来源,引用1960年甘肃省委统计资料,质疑其数据准确性,引发对大饥荒人口死亡的讨论。
鹤龄 杨继绳 人口死亡 大饥荒 数据来源 甘肃饿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