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
-
我们无路可退
文章批评中学校长推荐制可能引发腐败,质疑医改与房地产领域的利益腐败,揭露政府贷款流向及社会信任危机,强调改革成本由民众承担的不公。
教育公平 房地产泡沫 社会信任 医改腐败 中学校长推荐制 政府贷款 -
十忧中国(1-5)
文章探讨官民纽带断裂现象,分析信访问题与基层腐败的关系,指出越级上访背后的权利意识和社会信任危机,强调基层腐败对社会风气的侵蚀。
社会信任 信访问题 基层腐败 官民纽带断裂 越级上访 权利意识 -
人们恨“官”与爱“官”的启示
邓玉娇事件引发广泛讨论,反映官民矛盾与腐败问题。文章指出群众对官员的不满,强调政德失仁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呼吁重视官民关系修复。
官民矛盾 社会信任 群众抗议 腐败官员 邓玉娇事件 政德失仁 -
又到“焚书坑儒”时
文章批评当前改革中专家误导导致经济民生问题,指出茅于轼、胡星斗等人的言论引发社会不满,呼吁反思改革方向与政策影响。
经济问题 专家误导 社会信任 政府政策 焚书坑儒 改革危机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却未必有“人民群众”
文章探讨悬赏通缉的局限性,指出重赏未必能换来群众支持,强调发动群众的重要性,反思公安机关依赖悬赏的倾向及对社会信任的影响。
社会信任 人民群众 群众支持 公安机关 悬赏通缉 破案方式 -
市场化规则冲击党的组织原则
文章探讨市场化竞争对基层组织和党的监督机制的冲击,结合瓮安事件等案例,揭示群众对公平公正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强调党组织在社会信任中的关键作用。
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信任 竞争环境 群众事件 党的监督 市场化规则 -
享受感动与善款审计
文章围绕汶川地震后的感动与善款审计展开,呼吁对募捐资金进行透明审计,反思民族精神与社会信任,同时对救灾行动及后续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民族精神 社会信任 救灾行动 汶川地震善款审计 感动反思 募捐透明 -
我谈高莺莺案
文章围绕高莺莺案展开,探讨案件真相早已明了,但公正迟迟未至,呼吁中央政府给予公正回应,同时反思社会信任与女性权益问题。
女性权益 社会信任 高莺莺案真相 公正期待 中央政府公正 铁案疑云 -
警惕“强人社会”的出现
文章警示中国社会正在形成强人社会,黑社会与权力勾结,导致贫富分化、信任崩溃,呼吁警惕社会结构的恶化。
权力腐败 社会信任 贫富分化 黑社会 强人社会 制度崩溃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