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清明节近,忆张钦礼

火烧 2007-04-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清明节临近,回忆张钦礼生平,百姓自发送行,场面感人,祭拜人数众多,灵车难行。张钦礼被称作‘张青天’‘新包公’,其勤政廉洁事迹令人敬仰,群众自发纪念,体现革命精神传承。

清明节近,忆张钦礼

作者:新承雨露又见艳阳娇嫩欲滴

  二十四史我基本学了,有些情景我还相当熟悉。在二十四史当中,也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记载地方官逝世的,也只有《明史》里的海瑞。书上说:海瑞病故在县令任上,百姓载道焚香,沿途祭拜,哭声动天。

  张钦礼呢,700年以后的2004年,地方官里又出了个张钦礼,也是百姓载道焚香,沿途祭拜,哭声动天,仍然是这样。这个场面比海瑞的恐怕还大。海瑞是病故在现任上,张钦礼是离开任上27年后,我说这就超过了海瑞。这样一个人,得到群众拥戴的人,群众祭拜他时,灵车都走不动了,"张书记回来了,张书记回来了"。灵车走到跟前,一个人喊:跪吧!"扑踏"几百人就跪下了。兰考这个街走了四个多小时,我作为张钦礼的丧事主办人,原来估计只有30分钟就走完了。走完县城,本来可以直着走去张钦礼家,但是有许多群众早就在路上等着了。那是国道,为了不影响交通,堵塞道路,我们抄小路走了。路边等待的几千农民又连夜赶到他老家。下葬的时候,为了不引起人员伤亡,又提前改葬。因为光是兰考县城就有十万人,加上全县农村赶过来的人,如果下葬如期举行,就会聚到十五万人以上。张钦礼家乡是一个一千人的村子,如果挤入十几万人,必然要出事故,或者把人踩伤,或者踩坏庄稼。五月二十几号,小麦快成熟了,不能给群众造成损失。张钦礼是5月7号去世,5月13号火化

  所以,张钦礼的丧事是一丧三改,改丧期,改道路,改埋期。结果,张钦礼埋的时候连一般农村的农民的葬礼都不如。现在的丧事是大操大办,大收礼,但张钦礼的是一分钱不收。这二十多年来,葬礼的规格越来越高,场面越来越排场。但是,参加张钦礼丧礼的,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是大锅熬菜,不够就用方便面。我在悼词中给他戴了四顶帽子,前三顶是老百姓给戴的,"张青天"、"新包公"、"活地图",再加上《人民日报》的通讯中称他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这算第四顶帽子。我给他总结有三个无人可比:共和国开国以来对兰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贡献无人可比,树立焦裕禄这个典型的功劳无人可比,勤政廉洁一尘不染的作风还无人可比。

  一个从车站一直跟到县委门前的朋友来电话,说了他的所见。他说我长这么大从没有见过这样隆重的送葬。前面 一个大模幅写“敬迎张钦礼同志魂归故里”在队伍里拉扯的一条最长的有二十多米的标语是“学习张钦礼同志的革命精神, 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

  • 张钦礼案曙光初现,平反之路任重道远
  • 视频:兰考往事——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
  • 焦裕禄与张钦礼——官方的活动与民间的纪念
  • 张钦礼坟前的第一座碑--此文献给第一座石碑的立碑人
  • 焦裕禄的旗帜高高飘扬--焦裕禄同志逝世四十六周年
  • 生前留口碑  身后树丰碑--张钦礼主政兰考时期回汉民族关系简析
  • 周原、陈健:从未披露的焦裕禄报道始末
  • 兰考陈词——回任彦芳《谁在为文革招魂,为什么?》
  • 重看《焦裕禄》:焦裕禄生前身后的重大疑点
  • 总书记,兰考可以这样说——围绕焦裕禄、张钦礼周围的谎言和真相
  • 1966年人民日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韩德强:围绕焦裕禄和张钦礼的是是非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