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和扬弃
在网上,如果有人批评改革,精英们就会质问:“难道还要回到二三十年前的毛泽东时代?”这面帽子扣上去,批评者往往哑口无言。其实这根本是个假问题。就算起毛泽东于地下,他也肯定不会主张简单地回到二三十年前。他从来都是主张不断前进、不断革命,反对保守倒退,还主张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他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就是对旧的“斯大林模式”的否定和扬弃。他怎么会同意回到二三十年前的社会中去呢?
我国已故的历史学家胡绳,在毛主席诞辰百周年时,发表了《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曾针对邓小平说毛泽东犯过照抄苏联模式的错误,正确地指出:“毛泽东恰恰是最明确地主张不要照抄苏联模式的一个领袖。”“他是要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为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新的道路进行探索。”
在中苏论战中,中国方面把苏共转向修正主义的时间定为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然而,修正主义总是从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斯大林搞社会主义的方法,造就了所有产生修正主义的土壤。回顾历史,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反修斗争,不仅是和赫鲁晓夫的社会主义分道扬镳,也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扬弃和突破。
况且,早在和赫鲁晓夫决裂之前的1956年,毛泽东就主张: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一定按照苏联的那一套公式,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因而,从五十年代末起,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建国初大家认为,要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走苏联的道路,就像当年在探索出井冈山道路之前,我们认为中国既然要搞无产阶级革命,就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所以,在那个时候,包括“一五计划”的制定,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像李富春这些领导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但是到了苏联以后甘当小学生,从ABC学起,请苏联的计划经济专家来给他们讲课。我们的“一五规划”,实际上在苏共政治局里面是经过了多次的讨论。
毛泽东意识到中国不能照搬苏联的模式。但要走自己的道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任何一个决策没有代价是不可能的。尽管付出了代价,但是基本上还是成功的。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建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相对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基本上什么都可以造,从什么都不能造到基本上都可以造。
所以,左派为“斯大林模式”的辩护,只能构成对改革开放的头十年的维护(以及一定程度上文革前的十七年),而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相对立。我们不能将斯大林与毛泽东划上等号,正如不能将大清洗与文化大革命划上等号--两者的阶级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风之谷书院,有信仰、有好书、有朋友)
相关文章
-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旧闻)
- 论毛泽东和民主
- 清明节售印有毛主席头像冥币惹众怒
-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
- 红霞万朵长相忆,浩歌千古酬知己——读毛主席1973年修订赠杨开慧词感想
- 昆明红歌唱响“三.八节”
- 文艺路线的复议
- 黎阳:谁说毛泽东对科学无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一
- 失败是检验真理的另一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毛泽东是中国民主的最伟大推进者
- 毛泽东提倡良好的文德文风
- “东方红”上阳光明媚 “东方红”下红歌嘹亮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