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信仰高于组织--看《潜伏》有感

火烧 2009-03-19 00:00:00 文艺新生 1038
文章围绕《潜伏》探讨信仰高于组织的主题,分析剧中人物信仰与组织的关系,强调信仰的人性与重要性,引发对信仰与现实的思考。

信仰高于组织

《潜伏》是个非常好看片子,里面人物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他们都是人,不是白痴,不是神仙。片子的结尾引来了很多议论,大家普遍觉得这是一个残忍的结尾,非常的虐心,然后郁闷的要死。

编剧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个结尾,我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个结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有信仰,信仰高于一切,包括貌似代表信仰的组织。

人要有信仰,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无数革命先烈就是在这个信仰下抛头颅,洒热血,从来不皱一下眉头。周围有无数黄金美女的诱惑,只要略微放弃一下信仰,这些东西就有了。

组织只是信仰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代表信仰,但是不能完全代表信仰,甚至更可能叛变信仰。余则成信仰为人民服务,他的组织是TG;李涯也信仰为人民服务,他拼命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孩子都能上学,他的组织是GMD。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对于组织在代表的信仰,认识是不同的。余在开始几集就看出了GMD不能代表为人民服务,甚至良心都代表不了。但是TG可以,左蓝无私的牺牲了,她的力量的源泉来自于那篇为人民服务,写这个文章的人就是TG的最高领导人,所以TG代表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李涯就没有看清楚这个,他混淆了组织和信仰,以后组织就是信仰,信仰就是组织。所以虽然李涯可敬,但是还是“楞”了一点。

信仰不能没有人性,片子的结尾表现的非常没有人性。余有信仰的人,但是在晚秋威胁他的信仰的安全的时候,依然能表现的非常有人性,不是简单的除掉晚秋,而是巧妙的安排了晚秋,仅仅因为晚秋是个好人。这时在他心里信仰战胜了组织纪律。片子的结尾的上级,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信仰,但是我知道他们肯定没有人性。一个没有人性的信仰,一定是一个邪恶的信仰。所以那些人把纪律看的更重要,更讲究gcdy的修养。

但是有人性不等于有信仰,吴站长是有人性的,表现的也很智慧。但是他背叛了他的信仰,所以吴站长值得佩服,但是不值得敬佩。

“钱”是信仰吗?“战争结束后没有主义,只有钱”,钱不是信仰,钱是消灭信仰的第一利器,所以战争结束后,信仰还在,但是代表信仰的组织被钱给击败了。

信仰一定是有人性的,我喜欢一句歌词:“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相关文章

  • 人穷则返本--精神的虚无困境与信仰的奇特回归
  • 《潜伏》:危机和腐败时代的信仰之路
  • 韩毓海:人间正道是沧桑
  • 潜伏的信仰浮出我们生活的水面
  • “潜伏”在当今中国的“主义”之争
  • 《潜伏》和信仰--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潜伏》能否唤起沉睡多年的理想?
  • 悲夫!“深海”金无怠的“李涯式”结局
  • 《潜伏》--一部爱和信仰的简史
  • 司马平邦:郑重隆重严重和庄重地推荐《潜伏》
  • 《潜伏》--去政治化时代敢于正视历史与现实的电视剧
  • 信仰与利益之争——电视剧《潜伏》观后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