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过河的卒子不回头--秦晓们就剩下生死相搏了

火烧 2011-02-1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分化,指出秦晓转让平安股份存在疑点,质疑其是否已背离国家利益,强调量变质变规律及过河卒子不回头的隐喻,呼吁彻查资金来源。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分化。在政治上,从开始的政治利益大致一致,到现在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分歧越来越大,终于闹到是要毁党灭国、全面推行西方政治制度,还是要正本清源、回到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上来,这样水火不容的地步;在经济上,从财富大致平均的程度,逐步发展到今天像平安马明哲这样一年的收入是普通工人数千倍,贫富不均的程度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民愤极大,再也无法继续的地步。  

   

哲学的其中一个基本规律是量变质变规律,即数量的变化将最终导致事物性质的变化。在三十年中,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掘取了天文数字人民财富的新富们,他们所代表的这个集团还是共和国的同路人吗?或者是,他们已经遵从量变质变规律,随着掘取财富的增加,变成了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敌人?  

   

从现实的角度观察,答案很明显是后者,他们已经变成了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敌人。  

   

下象棋有句术语,过了河的卒子不回头,因为他们已经走得太远,回头无望了。 秦晓 先生在转让平安股份一事上有无问题?稍微熟悉金融的人都知道有问题, 秦 先生转让平安之时平安的估值并不难确定,很明显, 秦 先生转让平安的价格远抵于其公平价值,不管这个差额有没有400亿之巨,却肯定是百亿之上的天文数字。在操作层面上, 秦 先生也有明显问题。对于金额如此巨大的转让,最正常的办法是公开转让意愿,然后待价而沽,为企业创造最大收益,如同大摩最近转让中金股份的做法;也可以找一个财务顾问,为资产做出估值,然后邀请有兴趣的大投资者出价。  

   

但是 秦 先生不采用这些企业最正常的手法,却用黑箱作业的形式将股份快速卖出,而接手的两家公司又并非国际上的知名公司。要说 秦 先生的这个转让中没有猫腻,谁相信谁就太幼稚了。  

   

其实验证 秦 先生有无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公布那两家投资公司的持有人和他们购买平安股份的资金来源就很容易追查出问题。  

   

按我的理解,即使数十亿的转让也并非一般公司拿得下,那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极有可能是为了专门收购平安股份而成立的空壳公司,应该没有钱。要想买股,先要融资,而筹集如此巨大的资金,最佳的融资对象应该是香港富豪,所以,平安的问题只要愿意真查,肯定一查一个准,顺着资金的路线图看过去,幕后之人想跑掉是很难的。只不过,平安股份转让的问题很可能是个政治问题,能否查得成,才最关键。  

   

 秦 先生转让平安股份所流失的国家财富是巨大的,他如此做也决不可能是无缘无故, 能让秦 先生甘冒奇险的人想来也非平凡之辈。  

   

只是哲学的另一个规律是否定之否定,你们威风那么久了,难道可以脱离规律的约束不被否定?我看有点难。  

   

卒子已经过河,回头已是妄想,接下来也许就是短兵相接、生死相搏了。  

   

愿主席的在天之灵保佑中国人民!  

相关文章

  • 寒江钓雪:由秦晓现象看一个社会原本面目
  • 闲言:对侵吞国资5亿的周X不留情,几百亿的秦晓网开一面?
  • 何雪飞:请与秦晓、博源基金会保持距离--警惕权力、资本、汉奸学者的邪恶联盟
  • 就秦晓涉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的公开信(旧文)
  • 秦晓贱卖平安的滔天罪恶
  • 中纪委严查招商局,秦晓任内涉嫌数百亿国资亏损案算不算?
  • 请教招商局原董事长秦晓:把国有股贱卖算什么"现代性"?
  • 最该道歉的那些人:从文革极左到改革极右
  • 资料:陈小鲁、秦晓发起西纠组织是老舍先生自尽的元凶
  • 秦晓博源基金会蛰伏两月后重新高调活动
  • 闲言:博源的精英们为什么害怕“得而复失”?
  • 闲言:秦晓为什么又出来蹦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