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泽东 不胜即败的思想
《周易》和毛泽东 不胜即败的思想
《周易》在困卦初六爻辞中说:“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株木:把树砍掉,露在地面上的根株。此爻辞的大意是:在困难中只是把屁股坐在被砍掉大树之后的根株上,不做克服困难的积极努力,这就像进入幽暗的深谷一样,三年也不会见到天日。以此说明不去战胜困难,就会被困难所战胜,以此来激励人们一定要加强战胜困难的决心。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概括,他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注1)就是说,在困难面前,不是战胜困难,就是被困难所战胜,因此在困难面前,一要下定战胜困难的决心。
然而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周易》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但是《周易》是一部专讲阴阳矛盾对立统一道理的书。从这些道理中已经告诉人们,在与困难作斗争中,其顺利面应属阳性,阻力面(即困难面)应属阴性。阴阳之间的对立与斗争,不是阳盛阴衰,就是阴盛阳衰。也就是说,阴阳矛盾斗争的这两个方面,在斗争中,那一方面强盛起来,那一方面就在这场斗争中起到支配地位的作用,决定着这场斗争不是阳盛阴衰,就是阴盛阳衰的性质。这之间随着各自斗争力量的增减而随时发生着由量到质的变化。阳斗不过阴,即战胜不了困难,阳就会由支配地位让位于阴,即由阳盛阴衰而走向阴盛阳衰,这也就是不胜即败的道理所在。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相转化着”,“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注2) 也就是说,在与困难作斗争中,当战胜不了困难,即斗不过困难时,就会失掉在斗争中的支配地位,说明斗争的性质在发生变化,即由胜利者变成失败者,故说不胜即败。
以上这些道理,从《周易》的阴阳矛盾关系中虽然可以看出,但《周易》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道理阐述出来,因此不能给人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而到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才阐述清楚,因此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对决心战胜困难的自觉性就高多了。
注:
(1))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1 9 5 7年1 1月1 8日)。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第310—3 11页。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