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业研究

赵向文:脆弱的经济体与掠民之财——从调整电价说起

火烧 2011-12-08 00:00:00 产业研究 1025
文章分析电价上涨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指出贫富差距扩大与扶贫标准提升,揭示能源垄断下的民生困境与财富掠夺问题。

   

中新网11月30日电 国家发改委宣布,明日起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涨3分钱,上网电价对煤电企业上涨每千瓦时2分6,同时对居民实行阶梯电价制度。  

国家发改委今年5月底宣布,6月1日起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钱,居民用电价不变。  

在此之前,发展改革委已于4月10日起上调其中12个省的上网电价。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用电较少的三分之二的居民家庭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电量,用电量最多的5%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24%的电量。  

无论是“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还是“收入倍增”计划,到现在依然还是镜中花水中月,遥遥不可及,就算到了某个时间点,也不过是体现在统计报表上的数字,我们都不过是被增长罢了。昨日之言凿凿在耳,而今日的大掠夺就已经开始了。Cpi高速上涨的势头在统计局的数字上刚刚有了一点下降,就迫不及待的要上调电价了,在随后发改委的发言中,辩解道,我国现在的电价还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言下之意就是电价上调的空间还很大。11月2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宣布,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以2300元的扶贫标准匡算,中国现在的贫困人口是1.28亿,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外)的近1/10,比2010年底的2688万贫困人口增加了1亿多。  

贫困标准提高至2300元,一下子显露了GDP世界老二的真实面目——全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仍在贫困线以下,一个月不足200元生活费的庞大人群。中国1.28亿的贫困人口,超过了日本的总人口,超过了英国、法国人口之和。  

而2300元,仍然是一个比较低的贫困标准,它差不多相当于日均1美元,联合国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采用不同的贫困标准,日均1美元是“绝对贫困”线、最低一等的贫困线,生活在这个贫困线以下的人是穷人中最穷的人,属于“赤贫人口”。若以许多国家采用的日均2美元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贫困人口又有多少,比例有多大?这是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煤电水是关乎最普通老百姓生机的小问题,在垄断的情况下,也是体现执政当局的屁股坐在谁的立场上。很可惜,GDP世界老二的桂冠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们感受更多的是,自己的财富和赖以为生的一点点工资被一次次的变本加厉的掠夺和剥削。原本就紧张的口袋现在有着巨大的黑洞去填补。  

  数据显示,我国用电较少的三分之二的居民家庭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电量,用电量最多的5%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24%的电量。也就是说,电价的上调对三分之二的居民家庭影响最大,而这部分人群对任何价格的上涨都是最敏感的,也是价格上调的最大牺牲品和承受者,也是价格波动承受最弱的人群。  

“电荒”,这个名词总是时不时的跳出来刺激人们的神经。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表示今年冬季用电缺口预计在3000万千瓦以上。夏天缺电,冬天也缺电,除了发电的因素之外,到底谁消耗了中国巨大的电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居民,是中国的经济模式,全国各地的高耗能产业就像一头头巨大的鲸鱼一样,消耗了中国的电能,无论发多少电,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上调居民用电价格,而不上调企业用电价格,其中的玄机何在?成本,永远是压在企业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在现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动辄几亿高耗能的企业占据了主导,并且高耗能的企业往往都是高负债经营的。在高耗能企业中,电的成本可以说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以光伏产业为例说明,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目前多数亏损严重。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由于光伏产业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这也就决定了这个产业中政府的投入绝对不是少数,而且往往带有“政绩工程”的因素在里面。不能盈利,就要亏损,而亏损之所以还能维持下去,就是因为有政府的投入。为了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提高电价,成本自然就上去了。而政府却不想投入,电厂天天哭着喊着亏损,要盈利,怎么办?那就是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去,提高居民用电价格。一箭双雕,皆大欢喜,何不为之?  

  在每年的电量消耗中,居民用电是15%,也就是说,企业用电占据了大头。脆弱的经济实体的利润率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经不起太大的波浪。工业用电的涨价极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维持在生存边缘的企业来说,任何的波动都将会是致命一击。最近经济增长趋缓的势头比较明显,近期高层的一系列信号均投向“保增长”。王岐山3日至4日在辽宁沈阳调研时,强调进出口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11月25日 在河北考察时也强调保障房建设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现在的企业发展形势非常严峻,非常不乐观,如果这个时候提高企业用电的价格,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必将导致大批的企业倒闭,而这是高层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敏感的时期。面临着发电厂的巨大压力,所以只能是让居民来承担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部分。  

老百姓没有任何的话语权,都是被代表的。所以我们在享受着高电价,不合理的电价,开着听证会,还要情绪稳定的生活。  

相关文章

  • 赵磊:共产党的命运与国企的前途
  • 从“摸着石头过海”到“中华民族靠什么实现伟大复兴”
  • 试论民兵制度的垮塌
  • 杨斌:“反国企”思潮是不正确的
  • 成思危、国资委、发改委讲的是谁的理?
  • 为垄断经济平反昭雪 为国有企业呐喊助威
  • 脱离收入与国外比电价不科学
  • 发改委和电信企业高层演闹剧—发改委弄巧成拙显示国企优越性
  • 许玉杰:国有企业的问题不是垄断问题
  • 决战:为什么说发改委是吴敬琏的马前卒?
  • 民声网:中国的那些事(2)---发改委剑指中国电信,背后站着外资
  • 许玉杰:不让国企垄断,让谁垄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