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卫计委调查:74%农村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

火烧 2013-10-20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调查显示,74%农村流动人口愿在城市长期居住但不愿放弃农村户籍,主要因保留土地。市民化需缩小公共服务差距,优先考虑新生代及举家流动人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马海燕)“身份转变是真正市民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不是就等于‘农转非’?”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挑战与创新——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论坛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司司长王谦向与会学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王谦表示,根据其所在部门的调查,中国流动人口数量2012年达到2.36亿,约占总人口的1/6,其中约75%是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平均居住时间超过4年的已婚人口中,近90%与配偶一同流动,有60%带着子女流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摆在中国决策者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3年的相关研究将“农民工市民化”定义为要在实现置业转变的基础上,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王谦说,这就包括转移就业、享受均等公共服务、享受户籍资格和心理上的认同。

  调查表明,农民工流动人口68%愿意落户大城市,32%愿意落户中小城市。而目前中国是特大城市落户很难,中小城镇完全放开,这与有关部门“有序推进城镇化”的初衷相悖。王谦说,影响流动人口选择的核心因素还是公共服务的差距,大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对人口吸引力强,但人口大量涌入又对大城市的管理带来问题。

  调查也显示,74%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愿意在城市长期居住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不愿意“农转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留土地;而想“农转非”的主要原因中子女教育、升学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两项就超过70%。

  王谦认为,要“有序推进”城镇化,首先要实现市民化推进与城镇化发展相协调,城市在功能定位、产业支撑、综合承载力方面就要考虑外来人口的空间;其次要明确推进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新生代流动人口和举家流动的人口是优先考虑的人群,重点任务则是缩小社保、基本公共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间的差距;此外还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王谦说,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农村迁移人口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获得平等发展权利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增强自身包容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推进。(完)

相关文章

  • 全国首单土地流转信托获批 涉及安徽宿州5400亩土地
  • 清华教授:北京是人民的 但不是谁都能来 可以考试审核
  • 厉以宁谈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给农村土地产权
  • 土地私有化绝不是三农问题“金钥匙”
  • 央视揭露学生工被逼赴富士康“实习” 引述青年志愿者调查报告
  • 孙锡良:我对中国社会变革前景的一个“关键质疑点”
  • 张文茂:重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是城镇化的根本前提
  • 新土改有望成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
  • 老同志激愤撰文:大帽子底下开小差
  • 黄宗智:重新认识中国劳动人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