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78年恢复高考竞然暗藏玄机

火烧 2011-06-0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揭示1978年恢复高考期间存在优先录取政策,地富子女及受冲击亲属被重点照顾,部分人被‘请来’高考,体现高考背后的政治取向与公平性争议。

今日得闲,去拜访民一位亲戚,此翁年过七十了,曾长期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任职.已退休多年了.因恰逢高考日,话题自然扯到了高考上,一番攀谈,老先生竞然道出一个惊人的秘密.

他说,当年七八年恢复高考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自上而下口口相传逐级传达的.那就是,考生的直糸亲属中在反右文革中受到冲击或所谓迫害的,优先录取.也包括那些地富反坏右的子女.老先生还说,有些人是"请来"参加高考的.要一些人务必参加高考,并告知他们,录取的机率很大.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是我们共同的亲戚.这人的父亲曾是教育局的一位科长,反右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回乡务农了.恢复高考时,他的儿子已近三十岁,已经在农村娶妻生子了.他本人是无意参加高考的.他父亲极力要他参加,最后被父亲用棍子一通好打,无奈之下才去应考.竞然一试考中,乡邻无不艳羡.随着一些地富子女纷纷考上大学.一些农民甚至沮丧的说:不服人家种好是不行的.又有谁知道,看似公道的高考竞然有这样的玄机.

听了老先生的一番话,如梦方醒.我猛增然想一起事,忙向他求证.八十年代,某君大学毕业.他家是地主成分.大学里学的地质.而且他本人对地质也很痴迷.在毕业分配上,他主动要求去一些地质单位.不料当地人事部门三番五次上门请他到政府部门任职.这与现在挤破头也进不了政府部门,有着天地之差.我问:如此费神要他进入政府部门,是否与他的家庭成分有关.老先生说,一般是这样的.那时候成分不好的,反而更容易进入政府部门.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认同,拥护新的政策.老先生又举一例,他的一个远房侄子,烈属后代,也是七八年后参加高考,中文糸毕业,却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

老先生说,高考录取,参军,提干.一直是存在政治取向的.后来的三种人,轮徒子女,都是受到排斥的.辞别老人,我一直在思考.联想到更早一些工农兵大学生,似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为什么同一体制下,有人能为多数人着想.而有人却要为少数人撑腰.这恐怕不是体制问题.体制是把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体制还是要看落到什么人手里.如何发挥.

相关文章

  • 也谈“央行独立”(旧文重发)
  • 一80末青年的实践调查笔录——记敦煌市一国企倒闭的前后及感想
  • 我们为什么空虚——写给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
  • “反腐必反体制”是终极邪恶理论
  • 徘徊在生存智慧与理想主义之间——80后的精神状况
  • 青年节里说青年人的幸福
  • 雨夹雪:80后、90后青年为什么不幸福?(旧文,修改稿)
  • 一个八〇后:对“彻底革命派”的批判
  • 90后心中的毛岸英
  • 大学生民工调查
  • 忠言:啃老不是“啃老族”的耻辱!
  • 二十三画生:90后谈党风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