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为什么绝大多数水库还是三十年前修的
有篇谈我国水利发展的文章,其中提供了一些数据:“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这样一对照,就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水库是在1949-1978年建立起来的,而水利部的资料也证明了这点。
该文还写道“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到2007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78年的7.3亿亩增加到8.67亿亩”。三十年的时间,灌溉面积从7.3亿亩到8.67亿亩、增加了1.37亿亩(增幅19%)。不过,1949年———1978年同为三十年,灌溉面积则是从1949年的2.4亿亩增加到1978年的7.3亿亩、增加了5亿亩(增幅超过20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那个年代,农田由人民公社和村大队统一管理,灌溉系统也都有村集体统一负责,由村安排专人负责从大河支流用机械设备抽取水,经过灌溉系统小渠流向各村田里。村里面的河流和池塘每年在冬天也都由村集体安排将河塘里的水先抽干再将淤泥弄出,这便于清理河床以便多蓄水、蓄净水。
“分田单干”后,单户家庭的积极性被激活,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本来属于政府承担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系统修建工作,也随之“分”下来。于是,由于单户家庭没有实力、村集体名存实亡,导致现存的灌溉系统出现问题或荒废、灌溉能力大大减弱。其结果便是,一度建立起来的发达的灌溉系统和各村河流水塘不少被荒废,河流水塘积满淤泥,广大农村原本清澈的深河清水变成死水浅水臭水沟,不仅威胁到农田灌溉,也威胁到当地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当前的大干旱,导致全国农村大面积农作物和人蓄饮水困难,虽有天灾原因,但也反映了目前农村政策方面的不足。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大干旱也是一个契机,应抓住机会,亡羊补牢,尽快堵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系统修建的“漏洞”。目前,中央已经决定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令人期待。
□徐开彬(旅美学者)
原题:农田灌溉设施为何会荒废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