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女研究生自缢身亡再次拷问中国教育

火烧 2009-12-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女研究生因学业压力与生活困境选择自缢,引发对高等教育体系、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公平的深刻反思,揭示知识改变命运的幻象与现实困境。

由于带母求学被拒,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本科毕业,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的30岁在读女研究生杨元元在洗手间自缢身亡。

在前不久美国某教授说中国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笑话后(当然主要是指扩招以后),不少人不以为然,而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到底在干什么?

教专业知识?

可是事实是90%以上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

教道德情操?

可是事实是校长、教授带头贪污、剽窃论文、师生恋、潜规则。。。

学生弑师、考试作弊、网游、恋爱。。。

而最重要的应对挫折,珍惜生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估计从没有老师教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自科举制度以来,无数的读书人为了功名,寒窗苦读。

可是如今,所谓的高等教育只是一种消费而已,而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四年或五年的消费并不能保证你学有所成,学有工作,学有前途。

杨母曾回忆,与杨母同住在海事小区出租房的杨元元,突然在被窝里坐了起来,喃喃自语:“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我想,除了知识,人最应该具有的是常识,基本生活常识都没有,再多的知识也无法保证生存;其次还有胆识和见识,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知识只是工具而已。

而现在功利性的教育,造就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小学为了考重点初中,初中为了升重点高中,高中为了升重点大学,可是最后读到研究生却自缢。

并且从幼儿园开始入圈,围起来管,到研究生还要圈起来管住,难道就真的一生生活在象牙塔里?与美国18岁就独立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我们为什么老是喊创新,却总是落在比人后边。

当然受伤害最大的是她的亲人,尤其是她的母亲。

有人评论说,她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她。我想但凡有其它的办法,她是不会这么做的。有人说,杨很是自私,但是我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爱,一直以来求学路上艰难的生活,本科毕业后工作的艰辛以及对研究生毕业后的前途和校方态度的失望,可能确实也坚持不下去了。

杨是武大本科毕业,可是从她的工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重点本科的大学生从事的都是些什么工作(培训学校老师等等,中间还有4、5年都没有工作记录)。当然,我认为与她贷款上学,没还清贷款前拿不到学位证与毕业证也有关系。

说到底,还是家庭贫困,如果有良好的经济状况,不用贷款,也就不会在毕业后四五年还被学校扣住毕业证;或者有个好爸爸,那么就算中学毕业至少也会有铁饭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社会甚至政府都公司化,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前提下,希望我们的教育(尽管早已不是净土),不要再功利化,公司化,失去温情和人性,失去最后的。。。

不禁想起自己和妹妹求学时的情景,在此对帮助过我和妹妹的家人、朋友和老师表示感谢!

也对妹妹在上大学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妈妈表示感谢!

更对深爱我们,牺牲一切,支持我们上学的父亲和母亲表示敬意和感谢!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走过那段日子。

杨元元,一路走好!

相关文章

  • 我们回不去了--80后的空间放逐与现实选择
  • 杨元元的毁灭--资产阶级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 为呼唤良知而献身的女杰—写给杨元元
  • 看不见的手,脱不了的罪
  • 关于杨元元事件的一封信
  • 一个80后悼我宜昌同胞杨元元
  • 他是人民大救星--有感唐福珍与杨元元之死
  • 杨元元的死有六个人逃脱不了责任
  • 市场经济下的“杯具”一代—简评杨元元之死
  • 杀死杨元元的那把"刀"叫资本主义
  • 直面危机:谁来拯救中国?
  • 另一则:“没钱你上什么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