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寓言版资本市场

火烧 2009-09-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动物农庄》寓言揭示资本市场本质,批判金融创新与华尔街行为,分析政府与资本关系,揭露资本运作中的骗局与不平等。

寓言版资本市场

2009年09月02日 新民周刊


  撰稿  朱伟一

  《动物农庄》(AnimalFarm)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所著。按照常规观点,《动物农庄》所讽刺比喻的是前苏联。但这部政治预言小说,反过来也同样适用于资本主义和资本市场。

  《动物农庄》的故事很简单:英国一家农庄的动物造反,赶走了农场主琼斯,过上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幸福生活。发动和领导这场斗争的一群猪成了农庄新的领导阶级,并很快蜕变为压迫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猪给其他动物灌输一个思想:人是最可怕的敌人。猪的口号是:“四条腿好,两条腿坏。”所有低等动物都必须背诵这一条箴言。只要有其他动物对猪的任何做法提出疑问,猪便威胁道:如果不按猪的意思办,过去的农庄主琼斯先生就会卷土重来,广大动物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华尔街也一样,把政府说成是最大的敌人。政府出了钱也救了花旗银行和AIG,却仍然阻挡不住两家银行滥发奖金。理由还是那条: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大敌,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大敌。

  猪把绵羊变为驯服工具,“不分场合地咩咩地叫‘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华尔街也买通了许多专家学者,大造舆论,把反对政府过问经济作为其为所欲为的理由。当然,美国与猪所代表的极权统治还是有所不同的,那就是在“持有和发表少数意见并不会带来生命危险。”但这一长处恐怕并不能归功于资本市场。而且华尔街在其他国家的代理人还是比较专横的:对于敢于有不同意见的人,那还是要无情打击的。只能他们自己宣传资本市场的伟大博弈,不许别人批评资本市场的伟大骗局。

  《动物农庄》中的猪要享受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牛奶和苹果。猪是这样向其他动物解释的:“我们都不喜欢牛奶和苹果。我们吃这些东西的唯一目的是保持我们的健康。我们猪是脑力劳动者,农庄的全部管理和组织要靠我们。如果猪不能履行职责,你们知道会发生什么吗?琼斯将会回来。”与动物农庄中的猪一样,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也声明,发放巨额奖金实非其本意,而是资本市场使然:不发奖金则留不住人才。金融家们总是强调,他们干的累活、苦活,是在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保尔森就说过,金融机构20%的人创造了其80%的业务。猪也有同感,说是:“同志们,不要以为领导工作是一种享受!相反,这是一项费心而沉重的责任。”

  那么猪们到底有哪些贡献呢?“猪们每天得把大量神秘花在……神秘的事情上。这些大张大张的纸都涂满文字,当纸一被涂满,就被投入炉中烧掉。”很像金融危机中的次贷产品。猪的辛勤付出与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倒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农庄富裕起来,可其他动物并没有富裕起来。”可惜,许多人看不到这点,死到临头还相信什么金融创新,就像《动物农庄》中的一只母鸡,很虔诚地对同伴说:“在我们的领袖拿破仑同志的指引下,我六天已下了五个蛋。”其实,所谓的“精神原子弹”我们早已见识过并为其付出了惨痛代价,为什么要再上一次“创新原子弹”的当?

  猪是很会偷换概念的。为了鼓动其他动物向人造反,猪提出的口号是“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猪成为统治者后就把口号做了调整,变成“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偷换概念也是资本市场常见的。股市的投机性太强,“大力发展股票市场”这句口号总是有点喊不出口。人不同于猪,多少还有些羞恶之心。所以他们就换了一个口号,说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其实,资本市场的核心仍然是股市,仍然是投机。

  伟大的作品大多有一个有力的结尾。《动物农庄》也一样,其结尾时人猪握手言欢的场景。“外面的动物从猪看到人,从人看到猪,然后又从猪看到人:但已经分辨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再看美国前财长保尔森那张脸,像券商还是像部长,怕是很难分辨出来。无独有偶,高盛出来的另一位大头目鲁宾也出任过财政部长,退下来之后又到花旗集团继续操练。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