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环球时报:方励之与旧时代

火烧 2012-04-1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方励之在美国病逝,反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移居美国的政治对抗者逐渐被遗忘。文章指出中国崛起后,外部庇护难以影响中国,强调中国自主发展与合法互动的重要性。

据外电报道,方励之于4月6日在美国病逝,享年76岁。他这些年的逐渐销声匿迹,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移居美国的政治对抗者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

方励之曾是中国有名望的科学家,后来因从事政治对抗,受到美国驻华使馆的庇护。自近代以来,美国及西方其他国家的支持,在中国被习惯性看成很有分量 的力量生成元素。在方励之前后去美国的那批对抗者后来都一事无成,渐被中国社会遗忘,其中一些默默客死他乡,这是很多人当初没想到的。

根本原因是今日的中国已经强大起来,在正常的开放条件下,外部影响中国的能力总体上在下降。看上去又是全球化,又是互联网,外部的思想渗透无处不在,但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盘,实际上已历史性地牢牢把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当中国弱的时候,外部力量通过支持、庇护中国内部的各路精英而影响中国,是比较容易做的事。在一个多世纪里,这几乎成了一种模式。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则十分复杂。

当中国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并且与外部力量没有形成政治对立时,外部的这种庇护会相对单纯些。但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出现,特别是随着中国逐渐崛起,这种庇护很快走形,成为外部力量与中国做地缘政治竞争的手段。

西方庇护最多的中国人是达赖喇嘛,西方对其他政治对抗者提供庇护时,考虑都差不多。这些人原来都曾在中国多少有一定影响,西方庇护他们,是希望能够维持、放大他们针对中国现行体制的对抗力量,增加与中国博弈的杠杆。

但达赖又何尝不是悲剧人物。他受西方支持了几十年,落了个表面风光,其实他的“事业”越来越无希望。他给中国添了些麻烦,但从历史的长距离看,这些麻烦就是他脱离中国社会时一些拖泥带水的挣扎,对历史的结果来说不具有任何意义。

移居美国的那批“精英”,不如意的程度更甚。首先,他们的追求和用力与中国的前进没有合上拍子,甚至完全相逆,因此他们离开中国后,影响迅速溃散。西方也因此逐渐轻视他们,直到他们实际上被抛弃。

那批 “精英”在美国的遭遇提供了一个启示:对中国来说,少数人受外国庇护与国家对抗的模式难以为继,它总体看属于旧时代,是在往回走。而中国的前进风生水起。

中国早已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社会多元化已成现实,知识分子合法影响国家的途径越来越多。很多关心国家命运的人,选择与国家的改革做建设性互动,在中国法律框架内推动民主建设。非跳到法律之外从事对抗活动,都不会有前途。

随着中国与西方的地缘政治竞争越来越明显,挟洋自重也将越来越不被中国主流社会接受。当年“跑出去”的政治人士,包括后来在国内受到西方支持的“异见人士”们都让人有脱离草根和主流的感觉,这是原因之一。

逝者已矣,愿活着的人更有理性。国家和民族复兴中国人梦想了一二百年,今天它就在眼前。支持它、推动它应是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行动。而且顺其势,个人力量才能激活。逆其行,个人的才干和生命只能空耗,最终被这个时代淹没。

【方励之简历】

1989年6月5日,方励之、李淑娴夫妇潜入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寻求“庇护”。而在方励之出走前,曾是国内乃至世界举足轻重的科学家。1984年到1986年底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在中国率先开展相对论天体物理及宇宙学研究。

方励之在出走美国后,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任教授,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但学术上却一事无成。后任所谓“中国人权理事会”共同主席,2005年1月9日因抗议所谓“中国人权理事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而与林培瑞等理事退出中国人权理事会。

相关文章

  • 环球时报:警惕日本网络军国主义
  • 美国如何看待中国“鹰派”
  • 环球时报社评:“宪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国发展之路
  • 访“琉球独立”组织发起人:目的是摆脱殖民状态
  • 环球时报社评:半殖民地的余毒仍在影响国人自信
  • 唐淳风:再议琉球,三问安倍
  • 环球时报社评:一媒体人竟扳倒部级高官刘铁男,什么信号?
  • 日美安保条约覆盖钓鱼岛:美国危险还是中国遭殃?
  • 环球时报:向朝鲜境内放传单气球是挑衅之举
  • 为什么对腐败要零容忍--毛主席论腐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