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防外交

报告:中国正悄改不干涉内政外交政策 因全球利益多

火烧 2014-06-25 00:00:00 国防外交 1025
中国正逐步调整不干涉外交政策,因全球利益扩大引发战略转型讨论。报告指出,中国在保护海外经济与安全利益中面临挑战,外交人员尝试介入冲突,未来可能影响国际安全格局。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悄然改变其一贯奉行的“不干涉外交政策”,而其主要动因是中国在全球日益加大的经济与安全利益。

  BBC中文网报道称,这份即将由瑞典斯特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写道,虽然不干涉政策继续在中国受到口头支持,尤其在涉及领土完整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时;但近年来,有关“不干涉政策”原则可持续性的辩论,也在中国决策者中悄然展开。

  渐进式转型

  冲突“随着中国经济与人员流动的国际化,‘不干涉’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正在受到质疑。”这份报告写道,“不干涉政策”正在中国试图保护其不断增加的海外能源利益上显示出局限性。

  不过,这种转变是渐进式的。报告说,许多中国学者都期待中国利益的全球化引发国家防务政策的转型,尤其在海事力量的重要性上。同时,后冷战时代的国际体系的规范改造(诸如更加强调人类安全),也影响到了中国关于‘不干涉’政策的战略辩论。

  “但中国学界的主流声音仍然认为,继续坚持‘不干涉政策’的优势要大于大规模政策改变的潜在成本。”报告说。

  多样式接触

  虽然大规模政策转型短期内并不现实,但中国的外交人员正试图通过不同渠道来改变冲突的现状。比如在苏丹与南苏丹的冲突中,尽管收效甚微,但中国的外交人员正试图接触对峙双方解决实际问题。

  “对中国来说,如今对这些冲突置之不理已经愈发困难了,”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SIPRI的研究员布瑞纳对英国记者表示,“伊拉克、利比亚和达尔富尔,都是很有意思的案例。”

  但问题是,这种方式未来是否最终会演变为直接介入他国纠纷?这份报告指出,保护数量逐渐增多的海外中国公民和经济利益,也可能使中国的“不干涉政策”彻底转向。

  “随着包括解放军在内的武装人员、公安部和私人保安公司等更多介入保护海外中国国家利益,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可能会受到质疑,”报告写道,中国的战略选择将会对国际治理和国际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彭东旭:真正的理性外交
  • 张志坤:中国外交专家评说中国外交困境,真新鲜
  • 张志坤: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若干经典笑话
  • 简评“尊重人民的选择”
  • “针锋相对”“以牙还牙”是中国新外交的特征
  • 张志坤:“顾虑重重”是中国外交的常态吗?
  • 张志坤:中国需要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强硬的中国
  • 驳环球网评论文章:中国外交其实不缺钙
  • 孙锡良:请冷静!中国暂无能力划分太平洋利益圈!
  • 中国靠得住的战略伙伴为什么如此之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