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战略浅见
其实这篇文字很早就该出炉,这样那样的给自己找借口,一直没有动手,甚至于都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前几天看新闻,看有这方面的说法,今天看某网站我帖子的集合。看到前一阶段我写的《新中国的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战略》,想起那时的思维,于是,心一横,决定动手。
2009年,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城和中国侨民见面的时候,间接的对某些国家发表不满道“有些吃饱了没有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指手画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毛泽东时代,是革命输出的时代,也是道德制高点的时代,那年月的实事动态都是中国谴责美国的不人道,违反人权记录。而不是现在,美国翻身成了道德的模范,对中国指指点点,说东说西。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为了兑现从越南撤军的承诺,在和中国没有建立关系的情况下访问北京,请求中国政府帮助美国军人安全从越南撤军,实现自己竞选总统时对美国选民的承诺。这在国际外交关系里都是一个先例。
春秋时代有人看到卫鞅说秦孝公富贵,到宋国效法。宋国国君说,宋国地处中原边缘,大国环围,需要搞好大国的关系,在夹缝了生存,地处边缘的秦国国策是不适合宋国的,否则只会加速宋国的灭亡。
受了挫折的说客修养了很久,然后到另一国家以孔丘的仁政诉言,极得国君的青睐,于是国君废除先前的国策,以“仁”治国,国力蒸蒸日上,附近多国来附,楚国一看,这还得了,兵锋直指是国,宗庙不存。
国家的外交是多种关系纠缠,取得一种相对的平衡。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放南山,刀枪入库,韬光养晦,低头发展。由于中国对美国表现的俯首帖耳,马首是瞻。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苏联。美国对于中国,两害相权取其轻,意识形态睁只眼,闭只眼,让其发展。
处在美苏争霸的微小间隙,自废武功,非完全独立自主的中国外交在那些年也较为悠则悠则的生活多年。
随着1989年的学生运动和前苏联的解体,失去对手的美国失去了奋斗方向,于是中国恰如其分的成了美国的敌人,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指责。可惜中国外交慵懒,僵硬,固化,不知以变应变。在方则方,在圆则圆。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这个丛林法则的世界,包装华美的外交辞令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所以,外交是现实的实用主义的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占取。从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倡议的新世纪国家交往的五点共识开始,到最后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础。应该说第一代的领导人对于外交的圆滑柔韧,高瞻远瞩非后人可想。可以说空前绝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为国际外交制定规则,但却不拘泥于规则,他们圆滑柔韧的根据不同的国家制订不同的外交策略,创造性的使用“第三世界国家”,毛泽东主席在战争年代就一个劲的指出,革命的第一问题就是要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在国际外交上,不过是扩大的此问题而已。正是由于第一代领导人心里明镜的知道敌我,和敌我之间的矛盾分歧所在和分际,第一代领导人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游刃自如的游走在东西方,华约北约之间,要到自己想要的,舍弃自己舍弃的。所以,美国智库才要求美国政府接触中国,并且专项说明,中国政府的政治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中国政府的经济影响力,对于和中国政府的接触,不可以以寻常国家方式接触。所以才有了1972年之后中美之间不寻常的接触。
美国这个国家对于我这个中国草民来说。该属于诅咒的国家,他处处和中国政府,我安身立命的国家作对。2011年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说,如果十三亿中国人民过上西方国家的生活,那将是地球的灾难。从军事,经济上设置种种陷阱,预置中国经济崩溃和中国分裂而后快。但美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可圈可点,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风格。知道自己要什么,舍弃什么。
中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到今日都没有完全回归,不知道是改革派的势利过于深厚,还是萧规曹随的庸人当政的固化和僵硬。
我也能够明白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崛起”和与之的配套的外交策略。但对于不同的国家,应该给予不同的外交策略。没有一种药是包治百病,没有一种策略乃万事之宗。对于不同的人或国家,即需要妇人之仁,又需要壮士断腕。不是所有的人或国家都有一颗人心,有一些是豺狼,不过披了一张人皮,用“仁”是感化不了他的,有一些人或国家生来就是奴才,对他好一点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蹬鼻子上脸,不打不骂就不知道自己的角色,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轩辕黄帝为了自己事业,还战阪泉,战涿鹿。中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给一些人或一些国家点颜色看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喜的习近平主席已经认识到这一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两个百年梦|将很快的来到每一个中国人面前。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