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桥刚强”不会说话
别以为“桥刚强”不会说话 | |
燕赵都市报 (2008-07-28 ) | |
7月27日,《华西都市报》讲述了一个“桥刚强”的故事。四川简阳市沱江一桥已有40年历史,在此次地震前它就被有关部门认为是“带病服役”,大地震之后更是被鉴定为“危桥”,需要爆破后重建。然而,7月25日这座桥经历了380公斤炸药的考验,却依旧耸立在沱江之上。这座地震不跨、爆破不倒的“危桥”,被赞誉为“桥刚强”。 “危桥”的使命就在于服服帖帖地垮掉,否则它会让很多人难堪。最新的消息称,26日施工单位使用了大型机械,终于将这座“危桥”放倒,这实在是值得称贺的事情。无论如何,此后人们在沱江上看到的将是一座倒掉了的大桥遗址,“桥刚强”已经不复存在。但“桥刚强”毫无疑问地存在过,即便是短短的一天,它也是会说话的,它向人们提出的疑问,必须有人来作出回答。 一座380公斤炸药炸不倒的桥,可以被认定为“危桥”吗?要知道,在此之前它已经挺过了地震的考验。负责施工的工程师直言,为了顺利地放倒这座桥,他在爆破施工中超量20%使用了炸药。那么,是有人怀疑的炸药质量问题吗?爆破之后,不少周边居民向媒体反映,自家的墙壁出现了裂纹,希望施工方面对此负责。看来炸药“威力不足”的结论也不易得出。一位在现场观看的老人说,“炸药都炸不垮,哪叫危桥哦?”这个问题,需要鉴定机构给出合理的解释。 桥梁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真正的危桥,职能部门当然没有理由敷衍塞责。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座桥并没有到需要拆除的地步,或者通过维修尚能安全使用,那么很随意地就将它拆旧建新,是不是一种浪费和对公共财力的不负责任呢?在这两相权衡中,必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像“西湖第一高楼”那样建成不久就被拆的例子并不罕见。这说明,更强烈的现实利益考量,轻易掩盖了对于科学标准的遵守。震不塌、炸不垮的“桥刚强”能够从类似的嫌疑中脱身,这需要有关部门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简阳市民能够作证,“桥刚强”绝非浪得虚名,也可以说它的“炸不倒”表现绝不是偶然的。市民向媒体透露,建桥的石料坚硬无缝,40年前那个年代施工严谨,绝不马虎,质量非常过硬。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座40年的老桥,能够在超量炸药的爆破下屹立不倒。可以对比一下的是,被有关方面事后鉴定为绝无质量问题的广东九江大桥,居然被船轻轻一撞,就酿成了桥断人亡的惨祸。而凤凰沱江大桥同样是当地的样板工程,在没有遭到任何外力破坏的情况下,仅仅是拆手脚架的作业,就让大桥碎成一堆豆腐渣,几十名工人因此丧命。 “桥刚强”让人开眼之处,是以倔强的姿态给世人展现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质量。桥梁专家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每年开工建设的桥梁达一万多座,建设速度和规模世所罕见。在这汹涌的桥梁潮中,怎样真正保证质量,为人民的生命负责?血染的教训却不缺乏,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桥刚强”,可以作为正面的参照。 ■周东飞 |
相关文章
- 毛泽东真的只信用顺从者吗
- 喝虎奶者造好桥——游南京长江大桥有感
- 桥坚强与我国的机械行业--十五年来我对机械行业的感想
- “伟大自由民主人道”的改革开放
- 朱坚强和乔坚强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
- 纪念桥坚强
- 暂时无派:炸毁“坚强”的桥—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形象图解
- 两条沱江两座桥,见证历史两种人!
- 七律《硝烟散尽是沱桥》
- 炸药炸不跨的桥坚强与离不开脚手架的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