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安倍执政处在由盛及衰转折点
人们常说拿破仑终结于滑铁卢,但其转折的决定点,是在莫斯科的失败。笔者认为,安倍解散众院大选,则标志其执政也走到这样一个由盛及衰的转折点。表面看来这次安倍是“未雨绸缪”,但实则也是形势所迫的被动之举。
安倍眼下面临三大压力。首先,“安倍经济学”出师不利,成效不彰。“量化宽松”
等表层刺激未使“饱和萧条型”的日本经济焕发活力,反而导致贸易逆差屡创新高;增税则直接引爆物价上涨,令本已疲软的消费更受压抑。从4月开始,日本经济增长指标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跌,原有增税等公约措施不得不刹车,社会上对经济政策的批评剧增。安倍需要凝聚民意。
第二,安倍及整个日本社会对这种困境缺少准备,普遍弥漫着“无力回天”的悲观预期。这种情绪在安倍执政以来首次表现得如此明显。而且,明年如出现油价上调等将更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这就如同预感自己可能大病临头,急忙去买健康保险,安倍希望趁现在支持率尚可维系,为保证今后推出一些争议性举措铺路。
第三,不仅经济不调,近来安倍内阁政治丑闻、“参拜靖国神社”与“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举措饱受内外争议,可谓焦头烂额。而北京APCE中美积极互动又直接抑制了日本挑拨中美、从中渔利的冲动。硬的一手使不开,软的一手又难以面对保守派压力,安倍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走出了解散众院这步棋。
日本众院任期四年,但近年来提前改选似乎成了日本政治的常态。这与日本目前经济不振、政治起伏、外交混乱——国家整体上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期直接相关。日本战后稳定但失于保守、发展但不够开放的社会环境所培养的政治家团队,实在难以适应日本目前结构性变革的需求。而且,日益走偏的外交政策引发周边关系恶化带来的制约,更加大了安倍执政的难度。作为经济大国国民的日本人很难容忍其“越做越烂”的执政逻辑。
因此,2009年麻生执政艰难,提前改选,结果导致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实现政党轮替;2012年底野田内阁也提前选举,但自民党“以牙还牙”,安倍高票复归。今天,安倍虽然似乎还没有到翻船的程度,而希望借在野党暂无力整合、威胁其政权的机会,营造长期执政的环境,但他改变不了日本目前处于“弱轮式政经周期”及“分裂型国家性格”的命运,改变不了自己及其团队无力走出上述困境的事实。
其实,转型期日本的发展出路在于经济、政治及外交上的全面变革,才能根治自身的“疾病”。可惜的是安倍言必称改革,但其实比前几任都更为讳疾忌医——这种态度可能是最大的病症所在。▲(作者是日本道纪忠华智库首席研究员)
相关文章
- 深陷“政治与金钱”泥沼的安倍内阁
 - 石原慎太郎被曝受美国间谍操纵 CIA成幕后策划者
 - 人民日报:日左派媒体倒了 安倍肆无忌惮岂不逆天
 - 日本史学家警示右翼将日本拖入历史认识危机
 - 日本如何沦落为美国的「军事殖民地」(中)
 - 日本反水打破钓岛共识 东海与美搞大动作
 - 后AEPC时代中美日关系简谈
 - 孔庆东:甲午战争的反思
 - 日军国主义亚太罪行展将举行 首次披露日在马来半岛细菌实验基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