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外媒“占中”报道仍是老一套

火烧 2014-10-1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批评外媒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仍用旧思维,强调中国治理能力和香港发展现状,指出西方媒体认知偏差,呼吁正确认识中国与香港的复杂关系。

  如果把美欧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视作一次对中国认知的测验,那么得分会不会是“不及格”呢?

  香港的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示威者要求改变特首选举程序的诉求、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等等。但这不是街头政治能解决得了的,它只会加大分歧、激化对立,这一点从世界各地发生的街头政治中已得到证实,西方媒体对此也有共识。

  2011年,纽约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并迅速向全美蔓延。规模要比香港的“占中”大得多,示威者也有不少政治诉求。可美国媒体迟迟不做报道,后来作了报道也是轻描淡写。如今场景换到香港,认知就不同了,同样的街头政治在香港变成了“促进民主的革命”。

  在西方媒体的触角几乎已伸进中国各个角落的今天,出现如此简单甚至鲁莽的二元对立的判断,与西方媒体迄今仍未改变认知中国的逻辑与方法相关。

  如果还用二三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解读中国的老一套方法,如果还是按照西方民主制的概念来认识“占中”这样的复杂问题,如果在潜意识中就把中国划入与西方对立的一面,又怎么可能准确把握现代中国的脉搏呢?

  今天的北京在国家治理方面有远比以往更多的智慧、能力和耐心,而类似问题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也不可能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对中国现实应有的基本判断。

  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对处理和掌控类似事件有比以往更多的自信。只要看一下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变化,特别是上海、广州、深圳等内地城市与香港正不断缩小的差距,就很容易理解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民主不是空洞的教条,民主的质量在于它是否可以创造稳定发展的基础。这是正确认识中国和中国政府治理水平的出发点。离开这个出发点,对中国的判断注定会出错。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刊出《香港之死》的报道。2007年,香港回归中国10周年,《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周刊》用25页的封面报道讲述了一个故事:“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我们可以把对今天美欧媒体“占中”事件报道的评分工作再次交给历史去做。但有一点已经确定无疑——今天走上香港街头的学生,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仍将与大陆相联。他们是中国稳定的获益者。(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相关文章

  • 英美同日就“占中”发表干涉香港言论 中方:外国无权干预
  • 闲言:香港“占中”的启示
  • 占中影响香港市民关系 亲朋出现移除朋友潮
  • 香港小照
  • 从开罗到香港:什么“民主”与谁的“革命”
  • 梅新育:“占中”港闹自我隔绝香港经济发展空间
  • 外媒报道占中风向有所转变:称其耗尽公众支持
  • 当前的形势与我们的策略
  • 中联办主任:中央对香港目前的局势非常关注
  • 从《时代》颁奖看“占中领袖”黄之锋的炼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