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拿什么来拯救你,来自寒门的祖国未来?

火烧 2011-08-3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寒门子弟在教育资源不均和社会竞争下难以改变命运的困境,呼吁社会关注教育公平与机会平等,防止寒门学子被埋没,捍卫社会公平与国家未来。

拿什么来拯救你,来自寒门的祖国未来?  

近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指出:越来越多的农村寒门子弟放弃高考。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近100万,除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他们多数选择读职校学技术或打工。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寒门子弟,向上攀爬改变命运越来越难。读书改变命运遭遇现实挑战,“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就学就业中的“拼爹”现象导致读书无用、读书难以改命运的现实,而“拼爹”的背后归根到底是权力的异化……  

每每看到这样的文章,我相信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心痛。中国病了,教育病了,众所周知,但病到要毁灭共和国功臣---广大工农子弟的未来的程度,无能为力的我只能像鲁迅一样悲怆地喊:救救孩子!救救来自工农的未来和希望。  

工农(现在又称寒门或弱势群体)子弟吃苦、坚韧、智慧、无私,他们身上特有的质朴和纯良总会带给混沌大地一抹清新和感动。一些出类拔萃的工农弟子一旦得到发展机会,往往就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就是社会发展和各个领域的一座座高峰,就是引领国家发展的巨大原动力,打开历史、放眼世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现在,因为贫富悬殊、因为教育成本巨大(相对寒门而言)、因为就业环境严峻、因为社会资源已被权贵阶层把持,寒门学子难以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旧社会的说法死灰复燃:法官的儿子可以做法官,农民的儿子就要去做农民工。  

有人要说,你这个人大惊小怪,有史以来莫不如此:都是权贵的孩子才有机会读书做官,寒门出生的机会总是凤毛麟角。不是吗?  

但是,我还是要据理力争:靠工农打下江山的共产党们,为了你的信仰和良知,请你像30年前一样,致力保障工农子弟读书和就业的无障碍通道吧。否则就不要叫共产党了。----为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了一切有机会做国家脊梁的天才不因为贫穷而被埋没,更为了捍卫宪法!捍卫宪法赋予工人、农民的主人公地位不被彻底翻个底朝天。  

为了捍卫这个国家不变成一个“低智商的社会”。  

就在寒门学子发出“读书不能改变命运”、“读书无用论”的悲鸣之声时,网上热传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其最新著作《低智商社会》中的一段话:“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相信所有听了这话的国人(茅于轼等汉奸除外)都会心痛。不错,还是日本,这个曾经鄙视我们、骂我们“支那猪”的小国家,已经在断言我们还将是一个“低智商社会”。  

震惊之余,他们说的也在理啊。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文凭的获得、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借此开拓思维、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阅读量大的民族不仅仅是在知识的储备上高于阅读量低的民族,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也将借此占据上风。智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艰苦的学习和长期的积累,不改变阅读量低的现状,中国人还真有可能沦为低智商的国家。  

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让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有书读是执政者们义不容辞的使命。30年前,国力单薄,执政者们都可以极大地提高民众的识字率和受教育程度;今天,国力增强了,鸡的屁也跃居全球第二了,居然发生弃考人数逐年攀升、人均阅读量越来越少这样的事,不是国家之耻吗?  

从社会发展上看,把国家交给爱读书、会思考,有能力、有担当的一班人马,国家才会有希望。如果交给那些懵懂无知、靠着各种关系上去的人,最终遭受灾难的一定会是国家和人民,任何人也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尽快改变以城市和权力为轴心分配资源的现状,制约权力、回归社会主义本质,为公众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晋身之阶,才是治国之策。  

                       季忆 2011-8-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