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说说过去年代中国农民的口粮 说说过去年代中国农民的口粮

火烧 2009-03-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七十年代中国农民口粮构成,包括定量粮、工分粮和肥料粮,反映当时农村粮食分配制度及生活状况,强调国家补助与农民实际生活的关系。

说说过去年代中国农民的口粮


    

  还是老调重弹,地点是现在武汉黄陂区靠近滠水岸边的一个乡村,叙说事实的时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体情景是什么,我的记忆中没有亲身体会的东西。

  对于那个时候的各个生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民小组),上面有一个粮食生产计划任务,可这并不是说农民种多少粮都得给国家,之后再由国家统配少量给一点。

  当时农民口粮大的方面包含了三大块,分别是定量粮、工分粮和肥料粮。

  对于农民定量粮,农民把它与商品粮相对应。说某某某是吃商品粮的,就表示他不是农村户口。农民在诙谐中,我们那个地方常称呼这种定量粮为口袋粮。

  因为当地粮食是以稻谷为主,农民的这个口袋粮,是一个当地政策来统一制定的,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都没有这个权利来更改。这种定量方式,其实很吃商品粮的定量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

  那么,在当时一个壮劳动力的口袋粮是多少呢?

  我从小生活的那个地方,这种定量粮是稻谷五百五十斤。一般稻谷的出米率,大约在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左右,合计下来,相当于一个壮劳动力一天的口粮,大约是一斤。

  对于定量粮,老人和小孩要比壮劳动力低一点,一般老人还够吃,可是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十来岁的孩子),在长身体阶段,基本上差一点。

  工分了粮和肥料粮,基本上是属于多劳多得和奖励的一种方式。多劳多得很好解释,那就是你一个壮劳动力,你不能游手好闲,更不能在农忙时间东逛逛西遛遛像个二流子那样。只有你在一年之中勤劳,多出力,你所得的工分就多,年底算下来,不但收入要高一些,这工分粮也可以多得一点。工分粮,也有稍微吃亏一些的家庭,那就是家庭劳动力少孩子又多的家庭,在口粮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那个时候种田,化肥不算很多,为了获得一个最好的收成,“庄稼全靠肥当家”这个道理,我想就不再解释了,为了激励大家多积肥,多给生产队交肥料,各家都有一本肥料工分本,年底是要根据各家所交肥料多少给予一定粮食的。肥料分记分比较直观,一箩筐火灰一分,一百斤猪粪十分,一担粪水一分,等等。

  除了以上说的定量粮、工分粮和肥料粮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副业方式,从国家哪里得到一些奖励。

  如你给供销社卖一头猪,按照生猪重量的一定比例,除了给现金之外,国家还对应给一些粮票、肉票、布票等。类似的还有给公社售卖鸡蛋、鸭蛋、蓖麻子等,一些供应票证,也按照比例适当给一些。

  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村,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国家是鼓励农民去通过辛勤的劳动给这个社会创造各种农副产品的。至于一些个别地区存在“极左”的行为,这只能说是那些投机者,在假借革命的名义,干着伤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不能作为那个时代的社会主流来看待。

  虎豹清凉油先生们,你们在质问那个时代农民是否有口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严重忘记了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被标榜为光辉旗帜的小岗村,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时期,吃了二十多年的返销粮。你们知道这个返销粮是什么吗?告诉你们,就是当这样的一群懒蛋种地维持不了生活基本口粮的时候,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得不进行一个补助。就这样的一群吃着国家补助粮的群体,吃了二十多年,连一句感谢那个时代的话都没有,这种没有良知的人,你们自己说说,有必要在如今的这个变迁社会中,讲道理吗?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