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俄罗斯

火烧 2009-03-1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俄罗斯的现实意义,分析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强调俄共对资本主义适应性与本质的批判,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源枯竭和剥削问题的解决能力。

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俄罗斯
 
 
刘淑春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

在俄罗斯共产党人看来,资本主义在20世纪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随着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的垮台,西方资本占据了原苏东的大量资源和市场。但正如马克思在《宣言》中所揭示的那样:“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促使它又在21世纪初进入了新的危机,关于资本主义“无危机发展的”种种论调,不攻自破。正如俄共决议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总是关注资本主义的高度适应性。我们应当看到:“1929~1933大萧条时期崩溃的市场经济被一种将市场成分与国家调节相结合的体制所替代。但无论是凯恩斯,还是实行‘新政’的罗斯福政府,都是受了苏联社会主义成就的鞭策,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为了同工人运动作斗争,甚至西方最反动的势力都不躲避详细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借鉴社会主义的经验。但同时,资本主义的本质仍未改变。它仍不能克服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只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把这些矛盾挤压出了自己的国界。越南和智利、塞尔维亚和伊拉克都对上述国家的制度的令人难以忍受的侵略性有了痛苦的体验。在许多人看来,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确立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统治地位。20世纪末,美国不仅摆脱了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而且不负任何代价就取得了新的资源和市场。然而,不到十年的光景,进入全球化阶段的资本主义就把自己驱赶进了新的危机。所有那些轻率地提出来的关于‘无危机发展’的理论都一下子就被一笔勾销了。与此同时,在俄罗斯建立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也存在了不到5年,就在1998年崩溃了。”因此,在俄共看来,“资本主义越来越失去立足之地,越来越明显地把人类引向衰落。西方社会窒息于消费的角逐之中。经济的虚拟金融部门在当今世界超越了经济的生产部门。正因如此,才产生了2008年初的世界金融危机。这一危机,据估计,已经转变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

俄共在2008年4月公布了新党纲草案,现正在供全党讨论。新草案对世界资本主义现状、本质和趋势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判断没有改变,仍认为“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性争论没有结束”,保留了关于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及其对人类和自然所造成的危害的阐述。同时认为,“资本主义没有消除其反人性的本质,苏联被摧毁以后,人类进入了极其危险和不稳定的时代。这是在全球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分配经济、政治和军事势力范围,加剧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和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控制权的时代”。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进一步保持下去,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将面临迅速枯竭的威胁。因此新草案仍认为,对俄罗斯而言,最合理、最符合其利益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克服人剥削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浪费性质”。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和共产党人党的决议指出,资本主义体系抛弃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曾经被资产阶级当作武器的理论,无视生态的极限,无视粮食和瘟疫的现实威胁,这在客观上把人类放在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两难选择:要么整个社会大厦受到革命改造,要么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改变,今天的俄罗斯人对资本主义有了切身的感受。关于俄罗斯的资本主义,俄共决议谈到:“今天,许多俄罗斯的以及属于原苏联国家的民众都见识了资本家的真面目。自由派急忙出来辩解,他们解释说,在俄罗斯建立的是‘不正确的’、‘强盗的’资本主义。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都知道,对绝大多数人——被剥削者——来说,资本主义永远是强盗性的。而在美国和西欧的现代资本主义模式中的文明色彩也是靠劳动人民仿照苏联的榜样进行了持续和顽强的斗争而增添的,是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最残酷的剥削得来的。今天,俄罗斯各族人民以亲身体验验证了马克思早在一个半多世纪前就做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评价的准确性。经受了超级剥削、丧失了多年的积蓄、成为残疾人、流离失所或住在拥挤的多层建筑里、没有医疗费用的人们都意识到了,对资本家来说,为了300%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刑的危险’。每一个与腐败的国家官僚机关打过交道的人、与冷酷无情的官员打过交道的人都确信,‘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俄罗斯千百万民众看到了资本主义的非人本质,意识到了放弃社会主义成果的沉重代价。这就是为什么社会情绪向左转对俄国来说正在变为一个事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主义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又迈出了走向统一的新步伐。”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和共产党人党的决议也认为,苏联解体后,俄国从经济、政治和道德等方面被抛回到19世纪中叶的水平。现在俄国为欧洲提供原料,为其过剩的工业品提供市场。然而,输送到俄国的现成的、在西方土壤上发育成熟的20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却在俄罗斯的土壤上迅速长成了一种畸形的、官僚—犯罪型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中却没有欧洲国家所具有的“负担沉重的”公共利益和民主限制。当欧洲用铁与血艰难地克服民族界限,以同恐怖主义斗争为幌子在北约的牵制下建立“欧元区”、欧盟时,俄罗斯的资产阶级也效仿它保证了“卢布区”的完整性并调整好主权民主的垂直体系——不受限制的金融寡头专政。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重振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前提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受到挑战,这无疑给俄罗斯的共产主义运动造成打击。如何看待这一切?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应该正视“马克思主义遭遇危机”这一现实,并找出危机的原因,进而摆脱危机。例如,谢尔盖·斯特洛耶夫在前述文章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有两个大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与1905年俄国革命和1917年俄国革命时代相关,这一时期列宁大大发展了古典马克思主义。第二个时期是从1936年(新的苏联宪法)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间,与对苏联国家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的思考并从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向真正的全民国家即“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过渡相关。但在作者看来,斯大林逝世后,国家领导层以及随之整个苏联社会不断向资产阶级堕落,这不能不反映在马克思主义在国家中的处境上。最后,1991~1993年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坍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今处境,这一处境,作者认为用“深刻危机”来定义是最确切的。

斯特洛耶夫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危机,被我们的敌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或衰落,但事实上,这一危机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逻辑和科学基础出发,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不仅能够解释,而且是有先兆、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列宁在写于1910年的《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一文中写道:“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反映就是深刻的瓦解、混乱、各种各样的动摇,总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极端严重的内部危机。坚决地反对这种瓦解,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基础而进行坚决顽强的斗争,又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了。在规定自己的任务时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那些阶级的最广大阶层,在前一时期极片面地、极反常地领会了马克思主义,死记硬背了某些‘口号’和某些策略问题的答案,而并不理解这些答案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准则。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重新估计一切价值’,结果就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抽象和最一般的哲学基本原理的‘修正’……重复那些背得烂熟、但并不理解、也没有经过思考的‘口号’,结果就使得空谈盛行,这种空谈实际上完全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思潮……”

斯特洛耶夫认为,“列宁描述的情形与今天的情形惊人地相似。这种相似不是偶然的。它由产生这样一种危机情形的原因的相似所决定,这就是:发展趋势迅速而急剧地变化,而相当大的一群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又极其表面化。结果,当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原来习以为常的成规、口号和决策变成过了时的、不适应新的条件时,从表面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套现成答案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人,就陷入看似对立但实质相同的两个极端的一个。他们要么坚定地和不切实际地坚持已经过时的词句,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每一句话、而且把每个标点都变成宗教教义,根本不考虑这句话是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说的,不考虑这句话与当今的条件已经不适用了。他们要么在寻找解决办法时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最具奠基性的立场,经过自己的折中,制造出一些丧失了方法论基础的统一性的荒诞的理论来。”斯特洛耶夫实际上是认为,今天马克思主义所处的危机是社会主义运动内部深刻危机的反映,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态度造成的。因此,在斯特洛耶夫看来,当前的迫切任务,如列宁所说,是要“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基础而进行坚决顽强的斗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搞清楚最一般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方法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我们必须学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现实的工具来使用,而不是当作提供现成配方的食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使俄罗斯的共产主义运动获得重生。

在今天的俄罗斯,阶级结构与苏联时期、甚至与1991年剧变时发生了很大变化,共产党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这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确定党的性质、斗争目标和社会基础的前提。俄共的新纲领草案把党的性质的表述做了改动,把“忠于劳动人民利益的党”改为“唯一真正始终捍卫雇佣劳动者利益的”党。“劳动人民”与“雇佣劳动者”几个字之差,体现了俄共依据阶级分析方法看待今天的社会结构变化。关于当今俄罗斯社会,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2007年9月俄共十二大会议上作的报告中做过分析,他说,国家宪法规定政权属于人民,而事实上,今天的俄罗斯国家政权掌握在“三方联盟”即官僚、寡头和强盗的联盟手中。这一联盟不仅与没有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作者(即体力和脑力无产阶级,包括工人、农民、劳动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工程师、学者、创造工作者等)相对立,而且与拥有生产资料的个体业主——小资产阶级相对立。整体说来,俄罗斯如今有6000万雇佣工作者、500万个体业主和3800万退休者,这10300万人是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俄罗斯财富的人民中的绝大多数,可是他们仅支配国民收入的1/3。这种极不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将把俄国引入绝境。因此,“俄国再次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更新政权和改变方针的必要性”。在久加诺夫看来,“更新政权”意味着政权应该还给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建立劳动人民的政权;而“改变方针”则意味着国家必须实现建之于21世纪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意味着将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在俄共看来,要解决俄罗斯的问题,首要问题是所有制。在目前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成分只占10%左右,相比而言,在欧洲,国有成分占30%~40%。从根本上说,不改变俄罗斯现有的所有制成分的比例,就不可能发展经济,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也不可能扶持教育、科学和医疗。因此,在久加诺夫看来,不解决所有制问题,任何关于社会公正的承诺都只能是“空谈、欺骗”。也正因为如此,在俄共提出的行动纲领中,坚持把公有制放在首位,主张将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电力、交通、军工联合体以及被非法私有化的重大国有企业收归国有,把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交还给人民,把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用于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上,把“稳定基金”用于解决公民的社会保障。

当然,在今天的俄罗斯,理论要付之于实践,还有很大距离。共产党人与100年前一样,面临着重新向人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提高阶级自我意识的任务。因为,正如斯特洛耶夫所说,在当今世界的边缘国家(苏联解体后的俄国也落入这些国家之列)的非工业化带有明显的倒退性质,并导致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阶级地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改革后的俄国,倒退的、原料型的非工业化和人民群众非阶级化的过程,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自我意识在客观上被摧毁的过程。因此,现阶段俄共强调把争取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结合起来,认为只有重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俄罗斯强国,才能保证国家在世界上享有强大并受人尊重的地位。应该说,俄罗斯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是乐观主义者,他们以马克思为榜样,赞赏马克思“无论1848~1849年欧洲革命的失败,还是反动势力对1871年巴黎公社捍卫者的血腥镇压,都没有动摇马克思坚定的、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对未来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念”,并坚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得到第二次生机的时刻到来了”。他们认为,这为俄国提供了摆脱绝境的历史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8年第21期,原文标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俄罗斯——俄罗斯共产党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190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