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的“习惯性动作”考
药家鑫的“习惯性动作”考
药家鑫撞倒张妙,发现未死,从车上取刀,对张妙连捅八刀,将张妙这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彻底送上黄泉路,是谓“药八刀事件”。
穷凶极恶药家鑫,丧心病狂一豺狼!
这本是常识!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药家鑫穷凶极恶的“连捅八刀”居然被一位唤作李玫瑾的教授给解读为是“因为他弹钢琴,手习惯了向下连续动作。”
李玫瑾教授的言外之意,小孩子也能听明白,那就是药家鑫并非主观恶意杀人,而是因为“弹钢琴的习惯动作”导致了他向张妙“连捅八刀”!
此说成立,那药家鑫非但值得大大同情,应该减刑乃至无罪开释,而且简直就是药家的家宝、国家的国宝!
你想,这样一位优秀的音乐人才,面对被自己汽车撞倒在地正在呻吟的张妙都不忘“弹钢琴”,这种淡定,这种从容,几人能够?
那个叫郎朗的能吗?
甭说郎朗,莫扎特可能够?
如此可造之材,他日超过郎朗、超过莫扎特岂不指日可待?
这样的药家鑫岂不是药家的家宝?
这样的药家鑫岂不是国家的国宝?
甭说牺牲一个张妙,就是牺牲十个张妙不也值吗?
有个理论唤作“甭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借用一下,甭管用什么方式,发现“弹钢琴”的天才就是“好猫”!
李玫瑾教授就是一只“好猫”!
因为李玫瑾教授能够通过张妙的“被八刀”发现“弹钢琴”的天才“药八刀”!
只是,李玫瑾教授的慧眼一般老百姓是不具备的,老百姓只是想知道,这小子即便是有“弹钢琴”的“习惯动作”,怎么要握着拳头往下“弹”呢?难道西安音乐学院是如此训练“弹钢琴”的学生药家鑫的?
退一步,你“握着拳头”往下“弹”也就是了,怎么还要“握着一把刀”往下“弹”呢?
这究竟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呢还是你李玫瑾教授“教授”药家鑫的绝招呢?
相关文章
- 从马聪肇事逃逸再论药家鑫案
- 《南风窗》荒诞不经的李昌奎死刑命题
- 药家鑫杀人动机初探
- 陈柏峰: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
- 李昌奎案: 法官缘何称再审是最大的伤害?
- 评李昌奎案法官的新表态:再审是对法治社会最大的伤害?
- 黎阳: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件,看普世政变的一个突破口
- 犯罪分子在云南高院“少杀、慎杀”的保护伞下继续着杀人的罪恶?
- 伪善与傲慢:驳《南方XX》记者“反对云南省高院再审李昌奎案”
- 法盲执法国之不幸民之悲哀
- 宪之:云南高院意欲何为?————评赵、田两位副院长对大众质疑的回应
- 杀与不杀的唯一检验标准是量刑准确——谁将国法用私话解释成了私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