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老右派与毛泽东

火烧 2008-09-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通过老右派家庭的亲身经历,讲述毛泽东时代对家庭的影响,包括读书、政治运动及对毛泽东的怀念。突出毛泽东在个人和家庭中的深远影响。

  老右派与毛泽东
  2008-9-22 7:56

  我的老父亲50年代划为“右派”被打倒,60年代当成“日本特务”被下放,69年母亲也变成“喝宋美龄牛奶长大的”,率全家住牛棚……。
  记忆中,总是看到父亲母亲在看书。他们看什么书我一概不理会,只记得在上学前,母亲让我背诵《毛主席诗词》。现在打开那本“启蒙书”,还发现好多用铅笔歪歪扭扭做的记号。如“魔”字上面,画了一个圆圈,应该是“馍馍”的注音吧!
  10岁那年,我上一年级了,从此以后,就必须读《红旗谱》、《雷锋日记》、《王杰日记》、《欧阳海》之类的大书了。这还不算,父亲给我找了一本在当时很稀罕的“笔记本”,非得让我每天写“读后感”。如果发现没有写,父母都会板起平时总是笑呵呵的脸:“看书不是玩儿,得用心!……”
  家里的书好多都是繁体竖排的,记忆比较深刻的有《毛选四卷》、《井冈山的斗争》等,读起来很费眼睛,幸好家里常年有自费订阅的《光明日表》和《参考消息》,读起来“很爽”。记得有张报纸登有毛主席接见尼克松的照片,父亲坐在大椅子上,右手拿着报纸朝向我们,左手指点着照片,脸儿笑成了一大朵花,大声的叫道:“看看!看看!这才是毛主席!瞧尼克松那熊样儿!”
  家里有台“春雷牌”半导体,我的记忆是一直开着的。父亲是京剧迷,曾和关肃霜有过交往,唱的都是老段子。我记得父亲总是捧着报纸上登的“样板戏”剧本,跟着收音机学现代戏。渐渐地我发现,随便点那段样板戏,他都能在琴上弹奏并唱出来。他说:“江Q最大的贡献是把老戏里的女唱男、男唱女改过来了,交响乐队特别有音乐的味道!”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半,我放学跑回家,平生第一次看见父亲抹眼泪——茶几上的半导体正在播送《讣告》……
  大学毕业后整理父亲的书箱,竟然发现许多许多5x10cm的硬卡片,正反两面都是用仿宋体工工整整写着的“哲学笔记”和毛主席语录……
  1986年因不满官场黑暗,找父亲商量辞职事宜,“不当xxx的官!现在的干部没有一点儿正气。”早已平反并且离休的父亲如是说。
  1998年春节见父亲,谈及可怜的下岗工人。父亲深情地说:“毛主席好,毛主席给人出路!”……
  近日见父亲,说起接连发生的国家大事,父亲一脸的严峻:“现在的社会……。唉——!”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怀念曾给他全家带来“浩劫”的毛时代……。
  只有从内心里真正认识了毛泽东,才知道他的伟大,才知道那个时代的伟大。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