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别让哥本哈根迷住了双眼

火烧 2009-12-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引发对碳排放的关注,但中国更应优先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强调资金分配应聚焦污染治理而非碳排放,呼吁理性看待环保议题,避免被西方话语主导。

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正开的是如火如荼,各国代表唇枪舌剑,互相指责。众多的NGO,尤其是环保NGO也纷纷亮相。还有一些社会名流,也抓紧时间来到哥本哈根“秀”一把自己。所有的这些,太吸引眼球了,似乎大家都非常的关心环保,这应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我却产生了一丝忧虑。

在说我的忧虑之前,我先极力邀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片(http://image.fengniao.com/vision/content/1/122-1.html)。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看到这些图片都会感到震撼。我担心大家都在关注哥本哈根的时候,会不会潜意识里认为中国现在的环保问题主要是控制碳排放,当中国努力兑现对世界做出有关控制碳排放的承诺时,会不会影响更重要的环境问题。

美国有个著名的人生导师史蒂夫•柯维,他把人要做的事分为四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既紧迫又重要的事和重要但不紧迫的事。人们首先应该去做第一种事,然后尽量去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我个人认为,中国环境现在既紧迫又重要的事是我们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就是我上面让大家看的卢广先生拍摄的照片所反映的问题。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是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问题。  

因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我们中国可能会把温室气体的排放当成了环保的首要问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兑现承诺也为了面子,把资金投向了温室气体减排上,忽略了更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不能小看资金问题,现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正在为了资金问题吵翻天了吗?  

碳排放在将来可能会让我们完蛋,可是环境污染现在就让我们完蛋,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确凿无疑的走进了危险的地步。再这样发展下去,搞不好我们整个的生态环境就会崩溃,继而引发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毒中慢慢的死去。想想吧,那些铅中毒的孩子,那些一个个冒出来的“癌症村”,现在的他们也许就是不久之后的我们。  

我不得不说,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得气候变化似乎成了环境的首要的问题,据说是“人类拯救自己最后的机会”,而这些其实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我们中国是被动接受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重视碳排放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他们国情决定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曾经污染了自己的环境,他们后来采取了很多诸如把污染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等措施,现在的西方国家据说蓝天碧水,环境已经治理的很不错了。在这种情况下,它自然关注未来会影响到它生活得碳排放问题。因此,我们要明白,碳排放问题是西方国家提出的,而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没有必要跟着西方的指挥棒起舞。当然,我不是说碳排放问题对我们不重要,我是说对我们而言,碳排放是一个重要但不紧迫的问题,我们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才能达到西方的境界。  

中国当下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7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由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早逝。据说中国政府曾向世行施加压力,希望报告不公开发表,因为内容过于敏感。但是报告还是发布出来了。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再不治理环境污染,你我可能就是下一个牺牲品。  

如果投入资金,像发展可再生能源,既能减少污染,也能减少碳排放,这样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有些情况资金不够,比如说在烧煤的发电厂,你是先投资脱硫的设备,还是投资碳捕捉设备,我看还是先脱硫,碳捕捉设备等钱更多了再说。

再说一遍,我们要实事求是的面对自己的国情,以我为主,不要跟着西方的话语起舞。再为世界做出贡献以前,先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不受重金属污染物的威胁,政府要先对自己的国民负责,才谈得上对世界其它的地方负责。

中国要让那些对污染环境负有责任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要让他们害人。比如山西的煤老板们不择手段地挖煤赚钱,并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然后跑到北京或海南买房安家,最终承载生态环境破坏后果的却是只能留在本地的居民。对于这些,再也不能让它发上了。另外说一句,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是不是和这些煤老板有些像。

   实际上,作出单位GDP碳排放减少40-45%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必定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只求不要影响了对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

相关文章

  •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
  • 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
  •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
  • 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
  •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 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 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
  • 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
  • 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
  • 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
  • 哥本哈根会议检讨
  • 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