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倒下?想得美!
近期很多关于高盛的讨论,某些观点让我不觉得振奋,反而感到深深的凉意。高盛在我国有违规的操作,我们应该严厉惩办,但是把什么事情都扔到高盛头上,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而某些人提出来的解决高盛的办法,更是让人感到幼稚。
比如有人提出要“彻查高盛”和“代中国投资者向高盛讨说法”。我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高盛相当于世界顶级的黑手,可能彻查吗?如果你以为美国是法制国家,这次查高盛是出于“公平正义”的目的话,那么你应该多读读史书。即使美国的正史(以美国人认为比较权威的史书为准)也没有把美国描写成公平正义的国家,美国的“法制”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一旦上升到国家利益,这个法制很多时候就可以逾越。
金融大亨向来是美国政策的臂膀,怎么可能让你中国来查?我相信,只要中国开始查高盛,美国和英国必然迅速停止高盛的查办,转而保护高盛,甚至跟中国找茬子。这样一来,中国是什么都得不到的。所以很多时候啊,很多人的“爱国”言论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可行的。我也痛恨外资的一些掠夺的行径,但是如果要治他们的罪,要挑最有效的办法,而不是收视率最高的办法。事实上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暗中让高盛更加难以经营,同时培养国内的投行,那么可能起到效果比轰轰烈烈地“彻查”高盛要好。
事实上,我国让高盛横行霸道可能还有战略意义。高盛作为美国极有影响力的金融利益集团的领头羊之一,在美国有很大的势力。睁眼闭眼让高盛在中国赚点钱,可能起到分化美国利益集团的作用,抑制美国反华势力,并为我国争取发展的宝贵时间。
而某些人认为高盛被查代表了一个很大的变动。其实未必是这样的,美国这次起诉高盛也就集中到一个小案子上,没有扩大化的趋势。美国这次起诉高盛的目的大概有这么一些:
1)为金融改革法案做铺垫和造势
由于金融危机最黑暗的时刻仿佛过去了(部分专家认为更猛烈的暴风雨在后面),美国金融业丝毫不支持金融改革。而这次查高盛可能就是起到一种震慑企业,以及对法案的通过获得更广泛的支持的作用。
2)满足一些和高盛有仇的,或竞争的利益集团的要求
我们很多人把美国的利益集团当作神一样看待,能够呼风唤雨。美国的政治在总体是由庞大的利益集团把持的,但是利益集团的内部斗争不断,利益集团的排名也不断变化。40年前,可能摩根史丹利是最牛的,20年前可能是所罗门兄弟,现在就是高盛了。50年前汽车业和钢铁业很牛,现在说不定就轮到高科技了,钢铁业在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了。所以美国的利益集团的成份的变化是很大的。
我们中国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常生活体验的影响。因为中石油现在是国内最大的石油公司,估计过30年还是老大,但美国不是这样的。而美国利益集团内部斗争很频繁残酷,被高盛敲诈的,痛恨高盛;看到高盛牛气冲天的,嫉妒高盛,联合起来,就是要整整高盛了。
3)获得普通百姓的赞扬和认同
我们很多时候说美国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其实说的是美国的利益集团和精英。普通美国人也很痛恨高盛,高盛在金融危机中的一次次丑闻已经让高盛在美国人民中留下了十足的骂名。据说美国一些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去了高盛工作的,现在在朋友聚会的时候都不肯说自己是高盛的了。所以美国查一下高盛,即使不触动高盛的核心利益,也能够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化解一下仇恨和怨气。
这些目的都非常政治化,点到为止,不会扩大化。
而高盛不可能倒下,因为目前高盛在业内的地位很强,而其经济实力也很强,近期内不可能像安然那样破产掉。美国政府也需要高盛这样的凶手来为其服务,这次不过是叫高盛要老实点。
所以高盛必然不会倒下,我们国家更不能采取什么“彻查高盛”和“代投资者向高盛讨个说法”这种激进的措施。我们很多爱国人士也应该多想想,多考虑考虑。爱国,希望国家利益得到维护,是好的,但是我们要理智、冷静甚至冷酷地看待问题,勿让情绪蒙住我们的眼睛。
相关文章
- 高盛最后的疯狂
- 高盛“道德黑幕”震动美国
- 欧债危机蔓延背后再现高盛“魔影”
- 欧洲新主人就叫高盛
- 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美国高盛财团“欺诈门”谈起
- 高盛:欧洲的新主人
- 郑若麟:金融资本“高盛嫡系”已渗透欧洲?
- 河清:欧洲的“高盛政府”---全世界都为国际私人银行家买单
- 海啸后的希望:高盛必将在三年左右倒闭
- 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 忽悠是企业巨亏主因
- 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
- 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 就是出卖同胞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