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经济不能如此“刺激”

火烧 2009-03-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刺激措施导致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分析四万亿投资分配问题,强调分配不公和消费力低下是核心矛盾,呼吁理性应对经济刺激政策。
中国经济“刺激”不得                     

□何天恩

2009年3月20日

在气贯长虹的“四万亿”和“十大振兴”刺激下,中国经济似乎在全球性萎靡不振的大环境里真的找到了信心、找到了足以抵御更大风浪的锚地。

仔细推敲,这其实是一个假象,甚至是一种饮鸩止渴之举。

本轮“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的症结是以美国过度消费主导下的全球经济过度扩张,经济过度扩张导致虚拟经济泡沫高企、生产力发展过剩、经济循环无以为继。

相对于我国经济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生产力发展相对过剩。而且,这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消费不足。就国外而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需求的疲软是经济合理性的回归,即所谓的经济着陆所致,在短时期内希望市场需求复苏是不现实的,而且在这问题上,任何一方都将显示出“无能为力”。就国内而言,内需不足的根本问题是“分配不公”、资金流向渠道不畅、经济运行重GDP但无效率。

因此,我们回到正题看“经济刺激方案”,看四万亿市场分配情况。

针对4万亿元投资如何分配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士也从不同角度做了解读。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日前表示,力争明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

铁道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今年铁路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3500亿元。明年计划完成铁路投资6000亿元。而今后三年,全国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农业经济司人士曾表示,从大的农业经济口径计算,“三农”领域投资占了四分之三的投资量。此外,保障性住房也是财政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日前介绍,未来3年,将投资9000亿,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各地区也正在抓紧时间制定投资项目。预计今后三年如果以“十一五”计划为基准,则有3.1万亿元是新增投资。

 从上面的数据看实际增加的市场投入远远不止四万亿,而且,80%以上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体的如铁路运力、大型工程项目、房地产等。

 到这里显示了一个非常有趣,中国经济内部总需求不足主要体现的是居民消费力太低,而居民消费水平不足实际也是相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过剩、过滥。因而,从某种角度说,四万亿经济刺激实际带来的是产能的再过剩、居民消费力相对再下降。

因此,拯救我国经济关键性的问题不在“刺激”,而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居民消费水平不足?如何解决居民消费水平不足?

居民消费水平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偏低,而经济学界或舆论却总结为“中国人不喜欢花钱”,不喜欢花钱就来个刺激,这大概就是中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的“三段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社会分配不公。

所以再回头说四万亿方案的问题,实际上在整个社会分配问题上,刺激方案所演绎的是分配不公的“再严重性”。

天量级的资本扩容,关系到占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农村、城市普通居民来说实际得到的财富再分配却微乎其微,而资本扩容所引发的资产贬值、物价高企却变相地使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再下降。

那么,社会分配不公是谁演绎的呢?国家公权力、政府决策机制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总导演,各级政府机构、政府队伍中的腐败成分、腐败因素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演员和推手。

企图以“经济大增容”来掩盖社会分配不公的经济运行缺陷,就充分暴露了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以及他们的别有用心。而政府腐败正是孕育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并发育的温床。

而今的中国经济伴随中国政治、中国社会发展导入的是一个恶性循环通道,“环境不净,机制不纯”,莫说四万亿,就是四十万亿又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

所谓“刺激”,根本上并没有医治到国家经济的创伤面,却为麻痹的思维定式找到了死亡前提振精神的“信心”。

恰恰相反,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最忌讳用的就是“刺激”疗法,冷静、反思、痛定思痛、直面现实才是上上之策。

严刑峻法、刮骨疗毒。

一方面整治经济、社会秩序,调整产业结构和社会分配机制;一方面安抚天下,找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自强心;一方面严肃对外关系、提高国际威望,拒经济殖民、政治胁迫、民族威胁于国门之外;一方面重塑毛泽东思想,并以此武装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政治意识,提振民族振兴觉悟。以唤起我中华之“东方雄狮”的真正苏醒。

此乃拯救中华的不二法则,别无选择!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