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怎么解决中国人的住房问题的 毛主席是怎么解决中国人的住房问题的。
毛主席是怎么解决中国人的住房问题的。
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虽然奉行私有化,但是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公路,地铁这些交通设施,在任何国家都是公有的。比如军队,航天这些机构也肯定是公有的。
为什么美欧日这些国家,不把公路,地铁,军队,航天也私有化呢?这个问题似乎问的多余了,实际上很值得思考。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些机构或者设施采取公有制的形式来运营更有效率,更符合多数人的利益。
所以,在经济领域,采取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并不完全取决于政治制度,还和社会整体的效率相关。
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是不是可以达到美欧那样的私有化程度呢?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拿住房来说,西方国家土地是私有的,因为人均土地面积足够多,但是中国不同,中国的土地是公有的,从长期来看,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也不存在私有化的可能。
同样,建筑于公有土地之上的住房,能不能实现真正的私有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产权问题没法解决,一块土地,可以建10层的楼,也可以建20层的楼,怎么划分产权?所以中国的商品房并不是真正的私有化住房。
那么,这种通过70年产权的方式来进行“准私有化”,是不是达到了提高社会整体运行效率的目标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住房商品化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它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很多人都还记得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上下班根本不需要乘车,骑自行车也只需要10几分钟,因为单位,学校,医院都在家的周围。但是现在很多人买了房以后,就不得不乘车到很远的地方去上班,所以现在中国的大城市每天都有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堵车越来越严重,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资扩建道路,增加交通设施,却仍然不能够有效解决。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且是双重浪费。
其二,很多人买房以后,都会重新装修,这同样造成巨大的浪费。
其三,很多人一边抱怨户口制度让中国人不能自由迁移,一边通过买房这种方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城市里,为了一座房子而不得不放弃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造成一线城市过度膨胀,二三线城市发展滞后。
由此可见,住房商品化不但没有带来社会效率的提高,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效率的下降。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在房改以前,已经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了,就是统筹安排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让每个人可以在距离上班地点近的地方居住,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自由搬迁。这种统筹安排,就是把住房变成了象公路一样的公共设施,不是被个人所占有,而是通过共享的方式提供给所有人使用。
在房改之前,没有开发商这个东西,城市里的住房,由政府统一修建,以低廉的价格出租(或者叫分配)给有需要的居民。既然不能做到让人人都有私有住房,那让人人都能租到合适的公有住房也是不错的。
很多时候,公有是对每个人都有利的,私有是对每个人都有害的。但是这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多数中国人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的束缚。中国虽然标榜为公有制国家,实际上中国人的私心比私有制国家的人浓重的多,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中国人在国外经常因为损坏公物被人鄙夷。
上面所说的统筹安排的住房体制,在中国实行了很多年,因为种种原因被废止了,变成现在的商品房体制,而且愈演愈烈,中国人的私心在买房住房这个问题上充分地表现出来,或者说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很多人为了买房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成了房地产商和炒房客的盘中餐。
对比前后三十年,我们又知道了很多。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