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计算长期通膨和实际工资变化的简明靠谱方法

火烧 2019-04-28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介绍如何通过黄金价格和人口供养率计算长期通胀与实际工资变化,提供美国通胀和工资数据的分析方法,适合长期经济趋势研究。

  市场经济,是资本构建经济政治专制的信用货币经济。信用货币,并不是说它必然讲信用,而是说它需要依靠国家信用、银行信用而流通。然而,正是市场经济私有制内生的资本贪婪和危机逼迫,持续引发着信用货币、尤其是不兑现金银的纸币供应的无信扩张,使得通货膨胀具有了恶性循环的必然性。通货膨胀同经济危机和两极分化一起,成为了市场经济内生的不治之症——其进行性恶化,使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日益走向衰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阶级的生存困惑也在强化——名义工资的钱包在缓慢地鼓起来,而实际工资的钱包却瘪鼓朦胧……。于是,人们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通货膨胀。

  虽然,计算通胀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通胀,但是,要从整体上靠谱地把握长期通胀的变化,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结合第一和第三世界典型大国的现实,试图揭示计算长期通胀和实际工资变化的简明靠谱方法——“长期黄金价格反映通货膨胀计算法”和“工资的人口供养率计算法”。

  关于美国的长期通胀和实际工资的变化状况。

  我们首先用传统的“货币供应和GDP计算法”来分析。

  由于我们要计算的是通货膨胀和实际工资的长期变化,所以必须运用精确的计算公式: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不变)N年间通货膨胀到倍数=N年间广义货币(M2)增长到倍数÷N年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到倍数。

  必须指出的是,现在有不少人经常使用一种错误的计算公式:“通货膨胀到倍数=M2增长到倍数- GDP增长到倍数”。其错误在于:一是违背数学原理;二是计算时往往错用“名义GDP”而未运用“实际GDP”数据。

  ②N年间年均通货膨胀率=N年间通货膨胀到倍数开方N -1

  还有个粗略的计算公式:M2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此公式确实简明,但误差较大——且误差随着某些计算数值的增大而扩大。所以,这个公式一般不适于分析计算大数值的、长期的通货膨胀变化。

  ③ N年间实际工资增长到倍数=N年间名义工资增长到倍数÷N年间通货膨胀到倍数

  ④N年间年均实际工资增长率=N年间实际工资增长到倍数开方N -1

  运用上述公式时,首先必须注意数据的可靠性。但是,为资本服务的官方统计,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数据扭曲现象,因而,必须对拟用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甄别。否则,严密的计算也会产生不靠谱的结果。例如——

  美国1914年末的广义货币(M2)供应量是299.5亿美元; 2014年12月29日的M2是116958亿美元:

  116958亿美元÷299.5亿美元=100年间M2增长到390.5倍

  美国19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364.79亿美元;2014年的GDP是174276亿美元:

  174276亿美元÷364.79亿美元=100年间GDP增长到477.74倍。

  100年间GDP增长到477.74倍÷100年M2增长到390.5倍=100年间美元通货升值到1.22倍(年均美元通货升值率0.2%)。

  如果按照美国百年以来的0.2%的美元年均升值率和4.6%的年均工资增长率进行计算,那么现在一个美国普通工人的工资,就应该能够平均供养400多口人!呵呵!(即使用美国的“实际GDP指数”进行计算,仍然不靠谱。)

  究其荒诞的原因,并不是说M2和GDP计算方法有什么根本错误,而是因为,计算公式要求必须运用“同一基准年的实际GDP”数据,而官方的统计数据里面,却充斥着含有通货膨胀大泡泡的“名义GDP”数据和美联储不透明的货币供应数据!垄断市场经济是资本专制经济,国家政权和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服务的,所以,统计工作也具有强烈的阶级性,M2、GDP和通胀率等敏感经济数据,有些往往被“浓妆艳抹”了!

  那么,计算长期的通货膨胀和实际工资的变化,还有没有靠谱的数据和方法?有的,这就是“长期黄金价格反映通货膨胀计算法”。

  黄金,是贵重商品和天然货币。黄金价格当然会受到地缘政治等重大事件的干扰而出现异常波动,故根据黄金价格的短期波动来研究通货膨胀,有时也会很不靠谱。但是,若根据足够长期的黄金价格变化来研究通货膨胀,就会发现:时间跨度越长,黄金价格与货币通货膨胀的正相关关系就越是密切。并且,世界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数据是难以“任意打扮”的,因而,长期的世界黄金价格变化,能够大致靠谱地反映美元的和世界一般的通货膨胀变化。所以,用长期的黄金价格变化来主导分析计算美国的长期通胀和实际工资变化,比用美国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等数据,要靠谱得多——

  1914年,世界的黄金价格是20.67美元/盎司;2014年的平均价格是1266.4美元/盎司:

  1266.4美元÷20.67美元=100年间世界黄金价格增长到61.27倍(相当于100年间美元通货膨胀到61.27倍);

  61.27倍开方100 -1=100年间美元年均通货膨胀率4.2%

  另外,美国1938年的最低小时工资是0.25美元;2009年的最低小时工资是7.25美元:

  7.25美元÷0.25美元=71年间最低小时工资增长到29倍;

  29倍开方71 -1=71年间年均最低工资增长率4.86%

  还有,1914年美国福特公司工人的小时工资是0.625美元;2014年的是57美元:

  57美元÷0.625美元=100年间名义工资增长到91.2倍;

  91.2倍开方100 -1=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率4.62%

  上述两个工资增长率——取个保守值4.6%,基本上能够反映美国70—100年的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状况。

  100年间年均名义工资增长到91.2倍÷100年间美元通货膨胀到61.27倍=100年间美国的年均实际工资增长到1.488倍(即增长了0.488倍);

  1.488倍开方100 -1=100年间美国的年均实际工资增长率0.4%。

  也就是说,虽然近二三十年以来,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呈现停滞趋势,但是,毕竟百年以来其实际工资是缓慢正增长的。如果说,百年前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月工资40美元左右)可以正常供养四口人左右,那么,到了百年后的现在,一个不失业的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月工资3600美元左右,其币值相当于百年前的60美元左右),平均就能够正常供养——4口人×1.488倍=6口人左右

  【注: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一般来说,一对挣工资的普通工人夫妇,平均应该能够供养一家六口人左右,一个男工人(整劳动力)的工资,平均应该能够正常供养四口人左右。】

  总之,百年以来,美国的年均实际通货膨胀率在4.2%左右,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率在4.6%左右,年均实际工资增长率在0.4%左右,百年间实际工资增长到1.5倍(即增长了0.5倍)左右,工资增长小幅跑赢了通货膨胀。应该说,这一判断基本靠谱。

  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实际工资只是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劳动力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它遵循资本与劳动力成本等价交换的一般原则,绝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增长。所以,美国的实际工资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进入停滞状态。并且,实际工资反映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在世界上只是一种大致平均的状态——行使新殖民主义统治的核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会小幅高于劳动力成本,而大多数被奴役的外围市场经济国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则会小幅、有的甚至大幅低于劳动力成本。这是由丛林市场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一国功成万国枯”的必然残酷现实。

  

  关于我国的长期通胀和实际工资的变化状况。

  我们也首先用传统的“货币供应和GDP计算方法”来分析。

  我国1976年的广义货币(M2)供应量是1084.6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2年;《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8年的M2是1826744亿元,则:

  1826744亿元÷1084.6亿元=42年间M2增长到1684.3倍;

  1684.3倍开方42 -1=42年间年均M2增长率19.35%。

  197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988.6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的GDP是900309亿元,

  900309亿元÷2988.6亿元=42年间GDP增长到301.3倍;

  301.3倍开方42 -1=42年间年均GDP增长率14.56%;

  42年间M2增长到1684.3倍÷42年间GDP增长到301.3倍=42年间通货膨胀到5.6倍;

  5.6倍开方42 -1=42年间年均通货膨胀率4.19%

  再来看看我国的工资增长状况。

  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年工资为575元(曾培炎主编:《新中国经济50年(1949-1999)》);2018年的则为53615元(国家统计局: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2018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月工资为4468元),则:

  53615÷575元=42年间名义工资增长到93倍左右;

  93倍开方42年 -1=42年间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率11.4%左右。

  42年间名义工资增长到93倍÷42年间通货膨胀到5.6倍=42年间实际工资增长到16.6倍

  也就是说,1976年一个普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575元(月工资48元)能够平均供养6口人左右,到了42年后的2018年,实际工资增长到16.6倍,就应该能够平均供养100口人左右(6口人×16.6倍=99.6口人)。可是,这会让现在的“在职啃老族”们情何以堪?

  究其严重失真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有些数据,也很不靠谱。

  例如,2018年的180多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统计数据,肯定比实际M2量要小不少。如果算上影子银行的金融活动和网络时代的大量非货币支付手段,比如支付宝、微信等等统计之外的货币供应量,“实际M2量”比“统计M2量”恐怕要翻番。

  又如,我们的GDP统计数据,水分也较大——是计算 GDP平减指数的基准年不唯一,故与1976年相比,GDP的增量里含有很多通胀水分。另外,1976年的GDP统计数据,却又被严重低估!二是现在的GDP里有50%左右是由外资或中外合资的企业所创造的,基本上都出口了,我国的出口量大大超过进口量,使得我国的“实物GDP量”大为缩减;三是GDP中的虚报、无效、重复计算等等注水成分也不小。据此估算,我们的“统计GDP量”里含有的“实物GDP量”,恐怕比例小得让人难堪。

  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主要参照世界黄金价格的变化来分析我国的实际通货膨胀呢?请看下面的计算:

  1976年,世界的黄金价格是124.71美元/盎司;2018年黄金的平均价格是1268.49美元/盎司:

  1268.49美元÷124.71美元=42年间黄金价格(美元通货膨胀)增长到10.2倍;

  10.2倍开方42 -1=42年间美元年均通货膨胀率5.68%

  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来计算,则:

  1976年的世界黄金价格为234.5元人民币(1.8803汇率×124.71美元)/盎司;2018年的为8626元人民币(6.8汇率×1268.49美元)/盎司;

  8626元÷234.5元=42年间人民币黄金价格(人民币通货膨胀)增长到36.8倍;

  36.8倍开方42 -1=42年间人民币年均通货膨胀率8.96%

  根据人民币世界黄金价格计算的42年间人民币通货膨胀到36.8倍,则:

  1976年1元的币值=2018年36.8元的币值;

  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48元×36.8倍=2018年的1766元

  可是,1976年一个普通职工48元的月工资平均可以正常供养六口人左右,而2018年的1766元平均连半口人也供养不了(供养人口,不仅仅是吃饭穿衣)。

  可见,根据人民币世界黄金价格计算出来的42年间人民币通货膨胀到36.8倍(年均通货膨胀率8.96%),也很不靠谱。

  失真的原因在于:人民币不是世界黄金交易的结算货币;人民币也不像美元那样是世界霸权货币,可以向全世界大量发行,稀释全世界的购买力,而是只能在国内超发,稀释本国的购买力;并且,现在我国的GDP只有美国的2/3,如果扣除大量出口的和注水的GDP成分,我国的“有实物基础的GDP”,占美国GDP的比例,将会大幅度降低,而货币超发的程度,恐怕比美国还要严重。所以,用黄金价格计算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不适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那么,还有没有计算我国长期通胀的靠谱数据和方法?有的,这就是“工资的人口供养率计算法”。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人口供养率,是反映实际工资水平、群众真实生活水平、人口的再生产能力和整体通货膨胀状况的基础性指标。虽然,精确地确定工资的人口供养率,是件难度很大的工作,但是,广大群众的客观生活感受,却使工资的人口供养能力数量关系深深地烙印在群众的心田里,这是无法修改扭曲的客观事实。因而,即使粗略地运用人口供养能力计算法,也可以保证分析结果基本不离大谱。

  例如,1976年一个普通职工48元的月工资,平均可以正常供养六口人左右——即8元可以供养1口人左右(因那个年代的社会福利比较全面,没有通货膨胀和贫富两极分化);而2018年3700元左右的月工资,平均供养1口人(衣食行,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也显得拮据(如要结婚生子,不管蓝领白领,绝大多数都必须无奈地啃老)。据此计算,则:

  2018年供养1口人的3700元÷1976年供养1口人的8元=460倍左右(相当于42年间人民币通货膨胀到460倍左右);

  2018年的10000元÷460倍=1976年的22元左右;

  460倍开方42 -1=42年间年均通货膨胀率15.72%(即年均16%左右)

  【关于我国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北京大学教授王建国,在2013年召开的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北京峰会上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在13%到14%之间。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13年出版的《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一书中也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超过20%。】

  42年间通货膨胀到460倍÷42年间名义工资增长到93倍=42年间实际工资贬值到4.95倍左右;

  4.95倍开方42 -1=42年间年均实际工资贬值率3.88%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1976年的月工资是48元,按11.4%的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率增长到2018年,就是:48元×[(1+11.4%)乘方42年]=4470元左右。可是,你1976年的48元工资能够供养6口人,而你2018年的4470元工资却只能供养——6口人÷4.95倍 =1.2口人左右

  综上所述,40多年以来,我国的年均实际通货膨胀率在16%左右,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率在11.4%左右,年均实际工资贬值率为3.88%左右。应该说,这种分析判断基本上保守地靠谱。

  只是,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感受,似乎没有那么强烈,其原因在于:

  16%左右的通胀率反映的是社会整体性的状况,而基本生活用品等则通胀率相对较低(农业初级产品价格被摁得畸低)。并且,16%左右的通胀率感觉,被11.4%左右的名义工资增长率冲淡了不少。

  现在一般家庭供养的人口数量,比40多年前大为减少;社会无偿享用着创业年代留下的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对通货膨胀的痛阈刺激。

  40多年以来的银行存款,在扣除利息收益后,仍承受着年均12%左右的通胀率(负利率)。因此,很多家庭,尤其是富人和企业,为了保值增值,追逐高额利润,就将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还有海量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孩子结婚能够顺利通过“丈母关”,也掏出“六个钱包”、忍受二三十年的房奴,勇而冲往楼市。由此造成了我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现已达到400万亿的市值,它大量地吸纳着超发的货币。另外,贪官污吏又把一部分货币锁进了墙柜地窖里。这些牵制因素使得基本生活资料市场尚未爆发恶性通胀(但是,将命运捆绑在泡沫房地产上,就如同与狼在刀尖上共舞,进亦险,退亦险!)。

  42年膨胀到93倍的名义工资钱包,也产生着对通货膨胀的“按摩效应”,或者说“准斯德哥尔摩效应”(这里没有反对涨工资的意思)。

  岂不知,通货膨胀具有强大的惯性,若没有足够的社会遏制力,它势必继续恶化下去。即使按照15%的年均通胀率发展到2050年,届时的一万元人民币,也只相当于1976年的0.25元!

  市场经济是资本统治的经济。而货币变为资本的必要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交换,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就是按照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劳动力价值)进行等价交换(而不是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因而,社会工资围绕着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上下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第一、第二世界核心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小幅高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第三世界外围市场经济国家的工资水平,则必然小幅低于、有的甚至大幅低于劳动力成本。这,就是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出生率仍然掉头向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低生育率垫底国家的根本经济原因。所以,决不可以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其必然加剧两极分化)掉以轻心!

  那些把两位数的通胀率说成是一位数的低通胀率,然后又宣扬这种“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西化派经济学——家们,请不要再为普罗大众和领导决策层唱催眠曲了!须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头顶三尺有神明啊……

  面对通货膨胀和两极分化等等堪忧的经济社会问题,我们相信,在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且孕育了镇国之宝——毛泽东思想精神原子弹的中华文明古国,其蕴藏的巨大政治伟力,决非等闲目光所能衡量!

  2019-04-2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