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之我见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这个笔名,我是在计划生育发展至独生子女阶段出生的毛派(http://www.wyzxwk.com/Article/qingnian/2015/02/338484.html),兴趣一直在政治历史方面,计划生育问题是从放开“单独二胎”后我才开始关注的。
关注之初是看到后面罗列出的这些人在极力主张废除计划生育。后来又十分意外地发现我们毛派网站也登过不少对于计生政策的反对意见,往往在评论里能看到大量来自前辈同志们的认同。我想请同志们一起来看一看呼吁中国政府应尽快废除计划生育政策的学者中比较有名的有哪些人:
1、茅于轼,不用我介绍了。
2、基辛格,也不用多说。
3、胡舒立,同志们也很熟悉了。
4、梁建章,留美经济学博士,携程旅行网董事长,在茅于轼创立并亲自担任理事长的人文经济学会担任荣誉理事。他最近做的比较高调的一件事是在携程颁布了《社会抚养费免息贷款规定》,从2015年起为员工提供零利率的社会抚养费贷款,贷款时限最长可达10年,其实此举已经是在公然藐视宪法。
5、黄文政,留美博士,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6、陈志武,已入美国籍,人文经济学会理事——排名仅次茅于轼和张维迎,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荐文一篇《陈志武的来路终于被查出》www.szhgh.com/html/99/n-22099.html前不久在博鳌论坛呼吁撤销国资委以加速国企私有化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5/03/340908.html
7、曹国伟,留美硕士,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被南方系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评为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
不难理解右派为什么呼吁废除计划生育,因为他们口中的“人间天堂”美利坚没有搞计划生育,只要美国有的中国就应该有、只要美国没有的中国就不应该有,这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基本逻辑。于是就回到了开头第二段,我不免很纳闷,难不成左右两派终于在一个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要知道,有极为充分的证据表明计划生育是从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就开始实施的呀!(听到过有人造谣称由于毛主席错误批判马寅初未实行计划生育导致了中国人口骤增)我们左派难道忘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今年3月21日《华夏时报》报道:“‘就算全面放开生育,生育率也不会提高多少,因为现在很多人也不愿多生孩子,比如上海市户籍新婚夫妇有90%都符合双独或单独的条件,但大部分都已不愿意生二胎。’3月18日,独立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即便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也不会导致人口数量剧烈增长。”新加坡就是一个例子,全面放开二胎甚至可以叫鼓励生育后生育率还是不高。然而这篇报道的题目却是“二孩生育意愿远低于预期 ‘放开二孩’不容久拖”。奇怪了,大批民众没有再生的意愿,不应该尊重民意吗?上面提到的梁建章博士认为这是由于观念问题,是中国人民没有认识到提高生育率的重要性。是吗?
我们这里的电视台曾经进行街头随机采访,绝大多数受访家长都表示不想生二胎,因为没有那个财力。还有一个很多家长没有说出来的原因,不愿再将养育第一个孩子所投入的巨大精力再重复一遍。富人就不同了,他们可以大把花钱为产妇生产前后提供各种优质享受。——这并不是观念的问题,就是赤裸裸的钱的问题。很多财力有限的普通家庭没有再生意愿是正常的。梁先生如此评述不是典型的皇帝不急急太监吗?右派强奸民意何日可休?即使中国政府全面放开二胎,不想生的还是不会生,而贵族阶层到时便可趾高气昂正大光明地生,贫富差距将会以新的方式残酷呈现,一下子粗鲁地撕开这个国家的面纱。也许有人要说,如果到时政府出台一些奖励生育的手段呢?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美〕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闾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页)。可想而知,如果政府肯出台资金补贴或曰奖励政策,数额根本不可能大于将一个乃至多个孩子养育成人所需的巨额开支。
生孩子(就说狭义的)容易吗?生了一次不愿再生第二次是正常的。大家可以通过闭上眼睛想象感知孕妇的不易,永远没有机会亲身体验的男同志可以想象在自己腹部绑上重物进行日常生活的情景,24小时都要绑着,一连几个月,好多东西不能吃、不能碰,不轻松的,所以我说让大家想象,而不是真的去绑。顺产好一点,剖腹产就很痛苦,我没有体验过,但听我妈讲过(所以我觉得自己生而男很幸运)。婴儿出生后,母亲要花心思照顾,坐月子也有很多禁忌。之后将一个婴儿抚养至成人的过程正是其父母不断操着心走向衰老的过程。有些人就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身边有关心教育的认为生两个将有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我想如果家长根本不精通家教之道,那么即便生五个孩子,平均的成长质量也不会好过只生一个。我认同教育学硕士尹建莉的肺腑之言:“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在当代,做个好家长必须要学习,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4页)而我注意到厉以宁却对实行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不好教育”的观点表示认同(人民网2011年3月10日)持这种观点的确实不少,可分为两类:未婚的年轻人和中老年,前者是对自己的家教能力不太自信,后者大概是想推卸自己当年家教无方的责任。
最近还了解到全国多地出现墓地资源告急问题,不禁令我们生者想起了“死无葬身之地”一词。得知相关部门想出的解决办法是推行“生态葬”以减少墓穴占地,即改变骨灰安放形式,这样应对固然也说得通,但似乎不是治本之策。
希望同志们于计划生育问题上三思而后言。我也将在这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2015年4月5日完稿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