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
反潮流是在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提出在全党全军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1970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吴法宪的书面检讨的批示中说.“要敢于反潮流,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在庐山我的态度就是一次反潮流。”10月15日,毛泽东在叶群的书面检讨上批示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切的。”从此反潮流寥寥三字就使牛鬼蛇神们嗅觉到"谈虎色变"直到几十年后有人还"惊魂不定”对不顺眼者,或不同政见者,就用"铁帽子"般的权力给扣上"文革余孽"在今天一旦街坊乡民要谈这三个字,也许有人就会用封建的帽子強加于你"大逆不道"或"唯恐天下不乱"的骂名,其实拨脏水骂娘不在重要,重要的是文革离今天已经成为历史,老百姓为何还要对那段岁月依依不舍?应该说那是一段工农兵无产者,在反修防修,打击资本主义复辟有一种"中流砥柱"的造反精神,新中国建立后工农大众在这段光辉绚丽的岁月里,真正做了一会人人平等的民主斗士。
反潮流也是文革末期的典型运动,最著名的高级指示,"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称谓反潮流五不怕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造反有理"他的这句话,总结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所有道理和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续。意思很明确,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资产阶级趁机打劫,曲解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的,就是企颠覆社会主义性质,刚刚从万恶深渊解放的工农大众,谁也不愿遭受二茬罪唯一的选择唯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依据,是辩别修正主义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三条。而《共产党宣言》也全面而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三条最基本原则。 一是它的价值原则,这就是为全世界大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二是它的认识原则,这就是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实际研究,而不是他们的想象或用黑格尔的三段式 去套现实而得出的结论。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的阐述,都是严格地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的。 三是它的理论目的,就是改造世界,或者叫作实践。在《论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提出,过去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将这一理论目的更加具体地落实为无产阶级推翻整个私有制革命实践。 这三条原则不仅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而且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任何一个社会历史问题的看法中。在所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中,这三条原则都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核。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一切都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毛泽东和毛泽东的一切都成了可以让后人评说的过去。近来,在网上看到几个近年颇为活跃的中青年左派知名人士,在热情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2周年的活动中,反复讲毛泽东的思想核心不是“造反有理”,还有的人非常肯定的讲,毛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两个:为人民服务和矛盾论。这也可能是想为尊者讳,或有其它什么独执偏见的想法,但这样做实际是完全淹没了毛泽东对于当代中国和今后人类的最大价值。这样说话的人,大多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或体制内的其它人士。站在体制外拥护毛泽东的人,没几个这样看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劳动者,无名,无德,无功,无所顾忌,无话不可以直说。所以,凭底层百姓的观点讲出咱的心里话:毛主义的核心与最大价值,就是他自己说的那句话:造反有理!也是许多默默挣扎着的同胞们的共同心声。 如果毛主义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错误的判断,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可以通过辩论对“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句最有争议的话,做出公正的结论。 在毛主义的最根本真理面前人人“造反”平等! 如果说毛泽东是个哲学家,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与归纳出“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这是大自然的进化法则,这是人类历史方方面面的进化规律,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理。
1978年7月17日《邓小平同英国朋友詹金森的谈话》中说:“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毛主席。我们所取得的成功是与他的领导分不开的。文化大革命,我们是肯定的,我们在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重申了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指出这样性质的大革命今后还要搞,当然怎么搞,采用什么方式,不是照抄过去的。毛主席生前就对文化大革命作了正确的评价。他说,文化大革命有缺点,但基本是正确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我们中国人民对七分成绩是感觉到的。为什么搞文化大革命,就是鉴于苏联变修的经验……当时党内就有刘少奇为首的机会主义路线反对毛主席,毛主席纠正了多次,没有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