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舆论战争

鹤龄: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七)

火烧 2016-03-31 00:00:00 舆论战争 1025
文章探讨亳县饿死20万数据来源,分析梁志远调查与官方统计差异,揭示历史资料背后的真实情况。

  鹤龄: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七)

  ——亳县饿死20万是怎么来的

  贺合林

  杨继绳在《墓碑·第四章 安徵不安·三、亳县的惨剧》开篇说:“征得梁志远先生的同意,本书这一节(《亳县的惨剧》)全部取材于梁先生上述作品的原稿。”

  据杨继绳的介绍,梁志远在大饥荒期间担任这个县人委(即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县委农村工作生产福利科科长和县委生活福利办公室副主任。那时县委和县人委合署办公,很多事情都由他经手。他既亲身经历了整个过程,又经常下乡调查情况,是一个十分了解情况的历史见证人。此人曾写过多篇关于大饥荒的文章,并在《炎黄春秋》发表好几篇。

  《亳县的惨剧·3、全县饿死20万人 饥饿使人口大量死亡》记载:

  1960年冬整风整社以后的若干年内,县委曾经研究过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的数字,梁志远见到过三组数字:

  1961年3月17日,县委在亳县三级干部会上整风检查,在一份绝密材料中说:全县非正常死亡人口为4.4万人;

  1979年阜阳行署计委、农林局编印的《解放以来30年(1949-1978)农业统计资料》,其中亳县1959和1960年两年全县农业人口减少了28824户,占原有户数的15.9%,150503人,占原有人口的21.1%;

  1996年2月出版的《亳州市志》第75页刊载:1960年城乡总户数比1958年减少了29400户,总人口负增长9.6万人。

  这三组数据是怎么来的?

  原来“1960年5月上旬,县委为了对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人口心中有数”,即开始了对非正常死亡人口的调查,调查工作正是由梁志远负责的。梁志远随即调查了古城公社李8大队,接着又派人调查了十河公社十河大队部份生产队,年底又亲自调查了双沟公社王阁大队饥荒偏重的大王支庙等六个村庄和五马公社泗合大队杨庄(调查情况附后)。

  除此以外,没见“经历了整个过程”的梁志远提过另有其他人的调查。亳县县委1961年3月17日的“4.4万人”出现在梁志远的多次调查以后,以此推之,这个数据应是源出于梁志远的调查。而调查的目的是县委为了做到“心中有数”,且以本县“绝密”文件存留,所以不存在县委人为缩小数据的动机。因此,这个数据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那么,1979年和1996年的两组数据又是哪里来的呢?同理,应该也是出自于梁志远的调查。

  那么,同样的调查,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组数据与第一组数据的巨大悬殊呢?推测只能有一个原因:调查人梁志远对待调查事项的心态变了,因为“时过境迁”了。

  《墓碑》:“梁志远根据以上调查判断,全县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应当在20万人以上,有近3万户彻底毁灭。”

  “减少了28824户”和“减少了29400户”,这不就是梁志远的“近3万户彻底毁灭”吗!

  对于这个“有10区1镇、66个乡镇 (相当于当时的公社)、3个办事处、691个村委会(相当于当时的生产大队)、4076个自然村”(1985年数据)的亳县,即使梁志远的调查数据完全真实,也不可以凭这“一个半大队”和七个村庄的“采点调查”,作出全县非正常死亡20万人以上和近3万户彻底毁灭的“调查判断”!何况,几十年前的1961年,还曾有一个“非正常死亡4.4万人”的调查判断!

  如果1961年的“4.4万人”出自其他人的调查,那么,梁志远为何隐瞒了这个调查?

  特别是杨继绳,未对“4.4万”进行任何分析而在没有排除其存在的前提下,径直采信梁志远很不靠谱的“非正常死亡20万人以上”,又无端的转换概念,变成了“全县饿死20万人”!

  杨继绳是述史还是造谣?岂不是昭然若揭了!

  附一:

  梁志远的调查情况

  《墓碑》:那么,究竟1959年和1960年农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有多少?梁先生用自己当年调查研究的材料作了分析。

  1960年5月上旬,县委为了对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人口心中有数,让他安排一个中等大队人口死亡比例调查。他选了古城公社李8大队作为调查对象,并拟好分姓名、性别、年龄、成份、死亡时间五项内容的提纲,交县委生活检查组组长王心斋去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该大队原有3130人,1960年1月至5月8日,共死亡719人(不含外流死亡他乡的人数),占总人口的25.3%,同时还在继续死亡。回报后,县委认为,选点不准,死亡比例过大,要重新选点调查。

  接着,由县委书记亲自选点,以十河公社十河大队为全县中等大队。梁志远派县生活检查组组长李运曾等人前往调查。调查结果是:从1960年1月1日到5月15日,共死亡909人(缺东关分支三个生产队,没查),占被调查村队原有人口的29.15%,同时还继续死亡。

  这两个生产队如果加上1959年和1960年1月到12月底的死亡人数,总共死亡人口都占原有人口的30%以上。

  1960年底,梁志远带领姚志远等,在双沟公社王阁大队调查了饥荒偏重的大王支庙等六个村庄。这里原有127户,575人,两年死亡239人,占原有人口的41.5%,其中死绝18户,占原有户数的13%,小李庄原有75人,死亡36人,占原有人口的48%,小许庄原有65人,死亡32人,占原有人口的49%。

  更有甚者,1960年底,梁志远在五马公社泗合大队杨庄调查,原有68人,除4人外流未归外,全庄仅剩18人,两年死亡46人,占原有人数的70%以上。

  梁志远根据以上调查判断,全县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应当在20万人以上,有近3万户彻底毁灭。

  附二: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一)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2/359486.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二)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2/359552.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三)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59666.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四)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59771.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五)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59830.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六)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017.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七)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6/03/360109.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八)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213.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九)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278.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589.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一)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597.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二)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696.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三)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747.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四)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869.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五)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949.html

  墓碑作者杨继绳必须向世人说清的几个问题(十六)

  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6/03/360985.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