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社会主义事业总结提纲 上半部分
前三十年社会主义事业总结提纲 上半部分
陈朝文
前 言
前30年过去三十多年了,我至今也没有看到对这一阶段既有成就又有不足,既有经验又有教训的总结。这样,对不住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先烈们,对不住第一代领导人,对不住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事业,是劳动人民彻底翻身解放的事业,是群众路线的事业,我着急,小民我就自不量力地提出前30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总结提纲,抛砖引玉。
总结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这是因为,是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阶段后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所以,社会主义事业进展阶段总结,只能以他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为指导思想理论。
成绩、经验
一、措施强有力,迅速巩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生革命政权
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通过革命,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创新改变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否则,就没有社会主义。所以,事业必须首先夺取国家政权,以最短的时间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牢牢掌握国家政权。
党中央、毛主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到一年的时间,革命的新中国政权就完全巩固。有了巩固的国家政权,迅速动员、组织起整个国家各民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仇敌忾,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系列成功,胜利。
宝贵经验:⑴吸取巴黎公社失败的惨痛教训,以高压态势实行红色恐怖,以雷霆万钧之势,坚决镇压国民党残余、潜伏下来的特务;剿匪,清除社会匪患;镇压其它反动组织。⑵紧紧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置反动派与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保卫、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⑶按人民革命队伍的要求,特别严格管理,严格群众纪律。
二、两年完成了全国土地制度大改革,为自然资源社会所有奠定了基础
夺取了国家政权才三个月,就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1950年6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年冬开始,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改。到1952年中,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土地制度大改革完成——几千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几亿农民几千年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就极大地解放了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主义的自然资源社会(开始是国家)所有制奠定了基础。
宝贵经验:⑴善于总结、完善、成熟自己的实践经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开始了土地制度的改革,除全民抗战特殊时期是减租减息外,一直在进行这项所有制的改革。总结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打击极少数的土改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发展农业生产。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此外,对小土地出租者也采取了保护的政策,不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土改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但又分给地主一定数量的土地,保证其基本生活,让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⑵发动、组织起强大的农会,迅速打垮了封建地主势力;⑶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⑷政策、界限清清楚楚,划分阶级成分好操作。
三、创造出民族资产阶级主动交出自己的资本公私合营的奇迹
要最终实现生产归生产者所有,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当家作主管理企业的“成人”社会主义,就必须把私有资本的生产资料,改革为社会(开始阶段是国家)所有,即改变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构建崭新社会主义的基础。
革命强制没收了官僚买办的资本生产资料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资本,创造性地采取和平赎买改造的办法,逐步变为革命国家所有,历史上称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私合营的企业体制后,最后就转为完全的革命国家所有制。开始是个别的民族资本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国家参股,管理企业;最后是行业实现公私合营。
中国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生产资料这一关键变革,可以说,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奇迹:三四年就基本完成;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一年时间不到就完成。更不可思议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敲锣打鼓把自己的家传企业、资本,送给国家被公私合营了的。不管他们回到自己家里有多么痛苦,但在全社会人面前,他们以巨大财产牺牲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支持、拥护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史上的奇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⑴奇迹是长期大力宣传、教育社会进步革命的结果
共产党成立后,二三十年来,冒着生命危险宣传社会进步革命。而社会绝大多数人,又总是希望社会更美好:人人平等,没有欺压,人人衣食无忧,大家和睦相处;愿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民族资产阶级的这次表现,就是多年宣传、教育的结果。
⑵奇迹是坚持节制、利用、限制、改造资本的结果
中国社会要节制资本,是上个世纪两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的共识。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1950年开始,国营企业向私营工厂加工、订货,或包销、收购私营企业的产品。意外效果,限制了私营企业追逐暴利、盲目发展的消极作用;私人资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出现公私合营的企业。国家统购统销又限制了私人资本的经营范围,加快了私有资本改造的进程。
到1955年秋,通过公私合营赎买私有资本,废除私有资本经济制度已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程度。毛泽东说:“现在他(资产阶级)是一只半脚踏进社会主义,人家现在快要变成工人阶级了,人家已经是半社会主义者了,”“它只有四分之一没有进来了”。10月27、29日,毛泽东两次约见工商界的代表人物谈话,勉励民族资产阶级要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能不能加快公私合营步伐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党中央作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全国资本家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拥护。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掀起公私合营高潮,不少城镇申请公私合营的人流,日夜不断。到1956年1月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公私合营任务。
⑶奇迹是长期团结帮助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党一直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性质不同,他们是革命团结、争取的对象。
⑷奇迹是革命使社会旧貌换新颜推动的结果
中华民族从此完全独立,人人扬眉吐气,欢呼雀跃。打倒了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大快人心。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几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过去的贱人成了社会的主人。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恶势力等被革命扫走了,社会安定、安全。社会没有丑恶、丑陋的卖淫嫖娼;没有大烟馆,大烟鬼;没有赌场、赌馆,社会干净美丽。社会老爷、少爷、小姐、丫环、奴才不见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没有了,社会平等和谐。一句话,社会旧貌换新颜,是名副其实的新社会。
为社会旧貌换新颜出了力的民族资产阶级,内心感到自豪,对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欢欣鼓舞,激励他们继续跟着共产党革命,去实现社会大同,当继续革命的促进派,不当反对者,绊脚石。革命发展到该拆除剥削、阶级的经济基础的时候,他们就自愿放弃资本占有,交给国家占有、使用;决心和广大劳动者一样,靠双手劳动吃饭。
⑸奇迹是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执政的结果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政府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政务院副总理4人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政务院所辖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14人。
伟大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新政府的决定、部署,也是民主党派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自己赞成、同意的事业,任务,他们就只能去完成,甚至是硬着头皮也要完成。
四、把几亿小农经济引导、组织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归生产者所有,职工当家作主管理生产、经济。
个体所有制尽管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但它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悖:阻碍生产、经济分工;阻碍集约化、机械化大生产。所以,到了机械化大生产的生产力水平后,它就成了被大量减少的对象——或者被资本吃掉;社会主义决不能也采取这种办法,只能是把个体组成起来,成为集体所有制。扬个体所有制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定的一面,弃个体所有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悖的一面。所以,完全可以说,没有集体所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
中国是个小农生产大国。党中央、毛主席遵循个体所有制过程的规律,下大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把小农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按劳动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进行分配)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达总农户数的87.8%。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第一阶段(1949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换工变工)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第二阶段(1954至1955年),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第三阶段,(1955年至1956年),过渡到高级农业社,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宝贵经验:⑴坚定不移创新构建起崭新的社会主义,方向明,决定大;⑵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民首先创造出来的;⑶耐心细致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但又不做群众的尾巴。
五、建立起强大的将来过渡到社会所有的国有国营经济
为什么叫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但生产资料私有资本制又不能直接变为社会所有制;怎么办?——用传统的国有国营来过渡。所以,没有国有国营,就没有最终的生产归生产者所有,职工是企业主人,当家作主管理企业的崭新社会主义;拆掉国企就是拆掉社会主义,就是反社会主义。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和资本主义不同的、过渡性的国有国营经济。
党中央、毛主席,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坚决没收官僚买办的资本,坚决和平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为国有,建立起国有国营经济体制;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国国有企业发展到一两百万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独立的国有工业体系。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到1980年,80%以上是国有国营的中国工业,规模已超过老牌工业强国英法两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强国,谁都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
这些国有国营企业,形式上是国家资本主义,但实质是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
主要依据:实行的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企业管理体制,也就是党领导下的、工人参加的企业民主管理,即“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建立起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企业民主,组织职工参加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
而“成人”社会主义的企业,是职工自己当家作主民主体制的管理;所以说,国有国营体制,只能是过渡性质的。
宝贵经验:⑴社会主义只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实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社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的。而经济民主又是人民民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所谓民主的根本区别。所以,共产党必须把建立、发展、完善经济民主,看成基础性的、特别重要的任务。⑵不要迷信。苏联的“马钢宪法”(指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苏联一长制管理方法),可以说,之前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体制的权威,样板;“鞍钢宪法”就是对这个没有工人民主的所谓权威的质疑、挑战,否定。⑶全国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勒紧裤腰带,建立起强大的国有国营经济。
六、建立起第一步的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是人民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
这是因为,人民彻底翻身解放后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主人;主人就是真正的当家人;人民当家,只能是人民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体制当家,绝不是人人说了算的当家。
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决定,社会主义开始阶段,不可能完全由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只能是不完全的人民当家作主,即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
⑴人民还没有自己当家作主社会的知识、能力、水平。当社会的家,要拍板决定社会的所有重大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当社会家的知识、能力、水平、素质;否则,就会是没有水平的乱决策,社会必乱。人民即劳动人民,近万年来,是压在社会底层的贱民、小人,没有说话的权利,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话都不会说,见了当官的手都不知往哪里放;好几千年生活所迫,不得不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不得不结成个小圈子互相依靠一下。显然,这样的能力、水平、素质,他们还不能自己当家作主社会;只能在共产党的领导、“教练”下,参与当家作主,教育、培养、锻炼当家社会的知识、能力、水平、素质。
⑵还没有把民主的经济基础巩固地建立起来。民主的基础、关键、重点是经济民主,即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当家人。只有生产是生产者的,职工才是企业的主人,当家人。只有生产是生产者的,他们才成了社会各项所需的“纳税人”,是他们给社会所需出的钱,就能理直气壮地当社会的家。但现在经济民主还处在国有国营过渡阶段。
⑶人民民主政体也有它产生、成长的过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产生、成长、完善阶段。
宝贵经验:⑴牢记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终目的的事业,为此而不懈努力;⑵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继承、发扬、实现巴黎公社原则、精神;⑶关键是要下决心,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⑷劳动人民必须进入社会权力体系内,人民代表中,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必须占半数以上。
七、低的农业生产力却创造出30年社会人口爆增倍多的世界奇迹
中国人口,1949年4、5亿,1979年9、75亿,三十年爆增5亿,一倍多。
增加的5亿口人,是要吃东西才能生出来,才能长大成人的,生、养这5亿人需要的粮食及其它吃的东西,是一个相当大的天文数字。但耕地又只有那么多;前20年,还是人力加畜力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力,后十年,才有一点农业机械,农业工业。
宝贵经验:⑴土地等自然资源,国家(社会)所有,集体使用,能充分利用土地、水、自然肥料等自然资源,增加农副产品产量;⑵集体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一家一户生产,耕地分散,不少劳动时间化在农具东搬西搬,人东跑一趟,西跑一趟上。⑶没有剥削,全国人饭匀着吃,没有有的人撑死有的人饿死的不平等,大家都是细粮粗粮搭配、干稀搭配、粮和瓜菜搭配着吃,基本保证了人人热量的摄入。
八、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军威、国威
战争的第二阶段:
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百多年,刚从百多年战争中走出来,1950年,钢产量只有60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战争另一方的美国,钢产量8,772万顿,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凭这点物力财力的支持,用很落后的装备,打得现代化装备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完全达到了我们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
宝贵经验:⑴有全局在胸中、足智多谋、常常出其不意的常胜统帅的指挥;⑵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中国社会,旧貌换新颜,人民欢欣鼓舞,意气风发,4-5亿人焕发出来了同仇敌忾的力量;⑶有一支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千锤百炼,战无不胜的革命军队;⑷在世界上团结、利用了一切可以团结、利用的力量。
九、迅速荡涤污泥浊水,社会旧貌换新颜
只经过短短几年卓有成效的治理、整顿,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没有卖淫嫖娼色情泛滥的丑恶;没有赌博的丑陋;没有吸毒贩毒的丑态;没有地痞流氓、混混的丑陋;没有卖儿卖女的凄凉;没有到处是乞丐的悲凉;没有三教九流黑社会的凶残;没有恶霸地主的欺男霸女,草菅人命;没有土匪的恐惧;没有官僚衙门的狐假虎威;没有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没有洋人的横冲直撞;没有上不起学的儿童的可怜;没有童养媳的悲惨。
宝贵经验:⑴发挥专政工具的作用,敢于斗争,坚决镇压、打击反革命,坏分子,地痞流氓,坚决剿灭土匪,清楚匪患;⑵坚决拆除剥削经济基础,变成人人都只能靠劳动吃饭;⑶雷厉风行,果敢,决心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搞比较彻底的社会大扫除;⑷注意政策,打击极少数人,教育、改造绝大多数人,给出路,安排生活。
十、创造出社会主义事业十分巩固的局面
社会团结,和谐,友善,道德,犯罪很少,恶性杀人犯罪就更少,社会治安、秩序好,就是三年困难食品严重短缺时期,社会治安、秩序还是比较好,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妇女、小孩到处走都是安全的,几乎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没有恶性群体事件,更没有恐怖事件。社会没有黑社会,没有坑蒙拐骗,没有假冒伪劣,社会稳定到几乎不需要警察来维持的程度,农村几千上万人的一个乡,没有派出所,就一两个治保干部。
这样的社会,尽管物质资料还差一些,但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来说,从社会面貌、形态、特征来说,和剥削社会大不同了,有点社会主义的样子。
所以,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如磐石,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热爱、拥护、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谁反党就成过街老鼠。人民群众内心热爱党和国家伟大领袖毛主席。工人、农民逐渐适应、习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生产生活,集体主义思想、觉悟、精神,逐渐树立起来,不少人把企业,集体当成自己的家,主动关心、爱护、保护企业,集体。
宝贵经验:⑴同反对、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势力、人,作坚决地、毫不妥协地斗争:坚决镇压对抗社会主义事业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对仇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实行无产阶级人民专政,并改造,教育他们成为新人。⑵坚决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文化,旧文艺,旧意识形态,旧观念;⑶批判、打击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革运动,重点就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⑷迎着困难上,矢志不渝探索创新构建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
十一、打破西方的封锁,朋友遍天下
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中国,被西方世界视为眼中钉,遭到他们经济上、政治上的封锁,孤立,包围,敌视,企图困死、掐死我们。党中央、毛主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外交路线,经过不懈地努力,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使他们的企图成了泡影。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我们建交国家地区达140个左右。更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心花怒放的是:1971年10月,西方世界控制的联合国,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把台湾国民党政府从联合里驱除出去,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毛泽东风趣地说,是世界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单项组织中的席位;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华,毛泽东主席在书房接见了他。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世界的领袖。创造出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环境。
宝贵经验:⑴不怕牺牲,敢于打出世界反侵略的大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打得西方侵略者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大长了世界殖民地国家、受帝国主义欺压国家人民的志气,中国成了他们的榜样,依靠。⑵提出世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⑶支持、团结受帝国主义欺压的第三世界;⑷利用西方帝国主义集团的矛盾,打破他们的包围。
前三十年社会主义事业总结提纲 下半部分
不足、教训
一、资本主义经济还要留一点比较好
主要理由有四:
⑴人民群众的生活还需要一点资本主义。人民群众生活,离不开小商品生产,离不开小店铺,小旅馆、小餐馆等,而这些行业,多数适合个体、家庭生产经营;但又存在家庭人手不够的问题。为了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需要和方便,就应该允许店主雇佣几名工人。
⑵资本主义消亡过程的规律。资本所有制,存在好几百年了,它消亡必然有一个几十上百年的过程。社会存在极少的资本、主雇生产关系,就是暂时还留着资本主义的尾巴。
⑶极少私有资本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巩固。私人资本生产资料,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又主要在第三产业内,这些企业又处在严格管理之中。所以,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育、成长,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⑷是受社会主义事业严格管理的私人资本企业。把雇主的企业利润,调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决不能让他们牟取暴利;保护雇工的一切合法权利,能得到同其它所有制企业工人基本相同的个人收入;能参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办企业的雇主,给予表扬、鼓励。
所以,从总结不足来说,几年时间就把资本全部消灭,就急了点,不是太好。
二、不能把个体所有制看成资本主义的尾巴
个体所有制,就是马克思说的“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马克思明确指出:个体所有制和非劳动者私有制的性质不同,它们形成私有制的两极;它“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一卷265页)
个体所有制内在规定、特点: ①占有的生产资料,是自己生产经营使用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剥削他人赚钱的资本。②劳动产品、劳动创造的价值,归自己所有,即归创造者所有。③生产、经营,自己决断,决策,自己管理。④存在严重的自发资本主义倾向。
社会主义事业只能根据内在规律、过程、特点,制定对个体所有制的政策、方针:
⑴教育、引导个体所有制走集体生产、经营的道路
这是根本解决个体所有制不利生产力发展一面最好的办法、途经:分工,才能不断提高劳动技术,劳动质量,生产力水平;只有合作社才有能力购买机器,实行机械化生产,才能发挥机器的使用效率;集体所有,才能统一规划使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条件。
⑵又要保留、关心个体所有制
因为社会生活、生产、服务,需要大量个体所有制,没有它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服务;个体所有制过程远没有结束,马克思明确指出:它是被发展起来的生产力逐渐消灭的。所以,必须明确,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起补充作用的一种所有制,不能歧视。他们享有同等的政治地位、权利,享有同等的个人收入权。
⑶不给它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提供条件
社会不给个体所有制雇佣的劳动力,不给他自然资源、不给他提供资金,他就不能资本生产,就不能变成资本家。掐死个体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就抑制了他们的贪婪,也就抑制了社会的贪婪。
所以,前30年在对待个体所有制的问题上是有教训的:只看到个体所有制存在严重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的一面,而忽略了它还有社会十分需要的一面;错误的把它看成资本主义的尾巴,方针政策上不是保留、关心它,而是歧视、限制它,打算逐渐取消它。
三、一时忽视了集体所有制有一个适应、习惯、成熟、巩固的过程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成长、成熟的过程,集体所有制也如此。个体所有制农业,自己种的自己收获,心里踏实;组织起来的集体所有制,集体种的集体收获,然后大家分,都怕吃了亏。所以,集体所有制有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熟悉、适应、习惯、发展过程。从规模来说,开始不宜过大,就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二三十户人家,组成一个生产经营核算集体比较合适,——大家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偷懒耍滑头,人家出力自己不出来力多不好意思;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斤斤计较。
就这样生产经营管理一二十年,大家就逐渐适应、习惯、意识观念了集体所有制,就能逐渐把这个集体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舀饭的锅,再加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大量的农业机械,农业必有大的发展,反过来使集体更加巩固。
但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有点过急:初级农业合作社才一两年,人们还没要习惯、适应,就改为高级社了;过一两年,又改为人民公社了。频繁改变集体的规模,影响了农业生产,这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原因。
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纠正了的宝贵经验、教训。六一年下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长期保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核算单位。从此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出现人口爆炸式的增长。
四、一九五七至一九六0年犯了冒进错误
这次犯错误的客观原因:到1957年,短短8年时间,工业总产量从49年的140亿元增加到784亿元,增加了5.6倍;“一五”,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年增长18、4%的速度。这是一个很高而又很扎实的速度。钢产量从49年的15、8万吨增加到535万吨;煤产量从3,200万吨增加到13,100万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机床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高级合金钢冶炼等,也在这一时期内从无到有地相继建立起来。
党中央、毛主席看到了迅速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希望,认为再调动一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再加一把劲,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1958年2月,人大批准的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是:基建总投资147、77亿元,增长17、9%;农副业总产值688、30亿元,增长6、1%;粮食3,920亿斤;棉花3,500万担;工农业总产值643、70亿元,增长14、6%;钢624、8万吨,增长19、2%。1958年3月成都会议作了调整,钢从624、8万吨提高到700万吨,粮食从3,920亿斤提高到4,316亿斤,基建投资从145、7亿元增加到175亿元。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1958年钢产量调整为1,070万吨,比上年翻一番;1959年粮食产量8,000到10,000亿斤,钢产量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1960年,粮食产量13,000亿斤,钢产量5000万吨;1962年,粮食产量15,000亿斤,钢产量8000到1亿吨。
1958年9月开始,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几千万人上山大炼钢铁,漫山遍野的小土高炉,一到夜晚,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火光。
到这月底,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全国成立了23,000多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许多地方宣布,它为全民所有制,并且搞“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试点。人民公社存在严重的一平二调共产风,浮夸风。
工业高指标,钢铁生产高指标,打乱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各行各业都很紧张。大量农村劳动力抽去炼钢铁,又刮共产风,又存在瞎指挥,再加上大范围的干旱,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严重削弱了人力加畜力,没有化肥、良种等的农业生产,造成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减少,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1960年,粮食实产2,870亿斤,比1957年的3,901亿斤减少了26%以上;棉花实产2,126万担,比1957年的3,280万担减少了35%以上;油料作物实产3,405万担,比1957年的7,542万担减少了一半以多;猪年底存栏数8,227万头,比1957年的14,590万头减少了56%;大牲畜年底饲养量7,336万头,比1957年的8,382万头减少了12、5%。大部分农牧业产品的产量,退到1951年的水平,油料作物的产量仅有1950年的一半。给全国国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
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及时发现,开七千干部大会检讨、总结了的教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压缩工业投资项目,停建一批工业在建项目,压缩上千万的城镇人口;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农业所有制,调整明确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核算单位。措施正确,第二年即1962年,国民经济就开始好转,1963年就明显恢复,三年时间就完全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五、在粮食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该办农村公共食堂
还是靠天吃饭的中国,57、58年风调雨顺,农业大丰收,有人误以为中国粮食问题解决了。58年下半年,全国办起了农村公共食堂,禁止农家生火煮饭,只能吃食堂。开始有库存粮吃还可以。库存粮吃完了,再加上严重经济困难,饭就不能称其为饭了,只能打点很稀的糊糊饭,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食品的困难。如果是一家一户煮饭吃饭,各自精打细算,各自想办法,瓜菜代,干稀搭配吃,困难就比有那样严重。
这是六一年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纠正了的错误。
六、建立起国有国营社会主义事业基本结束论是错误的
建立起国有国营经济体制、党领导下下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后,党的大会就宣布,社会主义事业就基本结束,党就转变为生产经济党。这个论断、决议是完全错误的。
1、这实际是,究竟什么是“成人”社会主义的问题,即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怎么理解的问题。因为常识告诉人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的肯定是“成人”社会主义。
2、人们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基本要求的理解,是有共识的:
——没有也不会再出现剥削、阶级;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当家作主!
3、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阶段,究竟是什么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才没有也不会再出现剥削、阶级;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当家作主社会呢?
按照马克思的本意解读他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只能是生产归生产创造者所有的生产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是: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没有收益、收益权,决定生产归生产者所有;⑵生产方式是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的方式;⑶生产方式决定是自由人平等联合生产关系;⑷生产方式决定是职工当家作主管理企业。
只有这样的经济体制,才不会有今后也不再出现剥削!才是职工即人民对生产、经济当了家,作了主!才实现了经济民主!才有了政治民主的经济基础!
只能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的政治体制!
具体说,是人民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自己当家作主社会,决定社会的所有重大问题。
那时社会也具备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条件:⑴彻底消灭了剥削的社会,阶级就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彻底消灭,就使政党逐步自行消亡,国家逐渐自行消亡;政党政治体制、国家政治体制成为历史。⑵社会需要的钱是人民出的。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只能是人民当家。
这里要特别说明:那时,是政党自行消亡了,并不是谁否定了某政党的执政。
4、怎样建立、实现没有剥削的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的经济体制?
没收了全部剥削性生产资料后,是不能直接建立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的经济体制的。
这是因为,实行这种经济体制必须有以下四个前提:⑴职工有当家作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当好家作好主;⑵职工的自私自利、眼光短浅、小团体、小宗派、自由主义等落后的思想、观念,基本克服,解决;⑶职工有集体主义的思想、精神、觉悟;⑷职工完全熟悉、习惯、意识观念了集体生产劳动体制。
没有这些成熟的前提,就把生产资料转变给社会占有,社会保卫能力差,就有可能被偷抢光。生产归生产者所有,他们就不太愿意拿出自己劳动实现的一部分价值量,在社会各项需要之间进行分配,社会没有财力发展,管理乱套。南斯拉夫就是这个重要原因而惨败的。企业完全由职工们自己管理,极端民主化、各种歪风邪气就会要了企业的命。
怎么办?——用党领导下的国企来过渡,创造、逐步积累起这四个前提条件——国企实际是职工即人民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培训、锻炼“基地”:教育、培养、实践锻炼职工即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的知识、能力、水平;教育、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解决自身的落后思想、观念,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新人。
同样,夺取了国家政权后,是不能马上就由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社会的。
这是因为,人民还没有自己当家作主的知识、能力、水平;还是国家专政的社会,国家自行消亡还远得很;政党自行消亡还远得很。怎么办?——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来过渡。
结论:建立起过渡性的、培训基地的国企体制、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体制,社会主义事业就基本结束论,就是放弃了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建立起没有剥削、阶级,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社会的最终目的,党的最高纲领,就是把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半途而废了,可以说,就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犯罪。
七、建立起国有国营阶级、阶级斗争就成为历史论是错误的
建立起国有国营经济体制、党领导下下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后,党的大会就宣布,阶级基本不存在,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这个判断、决议,既不符合阶级、阶级斗争的过程规律,又不符合社会现实实际,是完全错误的。
1、不符合阶级、阶级斗争过程的基本规律
阶,就是台阶,级,就是等级。人被站在社会不同级的台阶上,已经有近万年的时间,有阶级就必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也有近万年的时间。按万事万物过程一般规律来预测,阶级、阶级斗争衰亡要千年左右的时间。绝不是几年几十年时间就能消灭的。
2、不符合阶级、阶级斗争基本消灭的标准
判定阶级、阶级斗争消灭了是有内在规定标准的。什么是阶级?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0页)搞清楚了阶级的定义,就知道阶级消灭了的标准:没有今后也不会再出现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也就是谁都不能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价值,从社会制度来说,就是没有也不会再有剥削社会制度。
国企属于传统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是事业借用来过渡的经济体制,显然不是没有也不会再有剥削的社会制度,远没有达到阶级、阶级斗争消亡的基本标准。
3、阶级斗争,核心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的斗争
人被站在社会的不同台阶上,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能站在社会上层台阶上的人们,一定拥护、保护这样的社会制度,而只能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就不满、反对这样的社会制度,由此形成各个方面的、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
显然,没收了剥削阶级的全部剥削性生产资料,建立起国企经济体制后,围绕社会实行什么社会制度的斗争,不是结束了,而是更激烈,更复杂,各自的斗争目标更明确,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激烈,更复杂,更直接。
4、实践检验了的错误
苏东剧变证明阶级消亡论、阶级斗争熄灭论是完全错误的;社会围绕实行什么政治体制、谁执政、举什么旗帜的斗争,围绕要不要以以公有制为主,要不要发展壮大国企,要不要支持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要不要人民民主等的斗争,证明这个判断、决议是完全错误的。
八、文革中存在一些需要认真总结的问题
文革,前30年社会主义事业探索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苏东社会主义,被颠覆,复辟了资本主义的惨败,是党领导的国企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存在严重资本主义复辟危险的世界历史事件证明,是刻骨铭心地教训。这就历史地证明,防止社会主义被复辟资本主义所颠覆,是这阶段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文革,就是这项任务的一次群众性运动。所以,它的大方向没有问题,——是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要求;重点整党内走资派、传统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是正确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教育、培养、锻炼了亿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力量,坚决保卫共产党的领导,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决要求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改旗易帜,使西方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图谋没有得逞,防止了改旗易帜,社会主义事业被颠覆,防止了步苏联的后尘,成为苏联第二。
由于是史无前例的人民群众都参加的社会运动,没有组织、管理的经验,运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训。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应该认真总结,变问题、教训为宝贵的经验,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革命群众运动制度、条例。
1、运动中存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错误
这次群众运动中,有怀疑所有领导干部都是走资派,都要打倒的倾向,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遭了批斗。幸亏有中央文件的方针政策,有党组织的把关,最终决定,才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治安秩序仍比较好,比较稳定。
2、严重派性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两派互相攻击,互相谩骂,势不两立,严重影响运动的进展,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苦口婆心批评、帮助,做工作,才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
3、严重武斗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
两大派动枪动刀地武斗,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中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武汉、重庆的武斗,造成全国都不安宁。
4、有严重的无政府主义
群众想批斗谁就批斗谁,就开大会批斗,甚至想抄谁的家就抄谁的家,没有请示,没有批准,严重侵犯了人身权,财产权。
九、把过渡性的国有国营当成“成人”社会主义
前面已经论述了国有国营体制,是传统的、借用来过渡的性质。但百年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一直把它当成“成人”即完善、成熟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也如果。这实际是把,必须“彻底决裂”“两个传统”的社会主义,错误成就是继续“两个传统”的、“和旧社会差不多”的所谓社会主义。这是苏东惨败的经济体制原因。这是党的领导地位被质疑,被削弱的主要原因。
十、不能把坚持政治挂帅与按劳分配原则对立起来
马克思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社会相当长一个阶段的大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就是各阶级为了得到自己的最大利益,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展开的各种形式的斗争,这就是为了一定政治目的的斗争。
社会主义事业队伍,是为了无产阶级即广大劳动人民阶级的彻底翻身解放而进行政治斗争的队伍,是穷人的队伍,没有大量金钱财富,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金钱利益;靠物质金钱调动积极性的队伍,就是雇佣军了,也不会有拼死奋斗的精神、勇气。所以,这个队伍,只有靠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精神,即政治理想、信念、精神,把队伍团结起来,把所有人的革命性调动起来。人人为了实现崇高的政治目的,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就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艰难险阻,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靠政治挂帅,从强大的资产阶级手中夺取了国家政权;继续革命,拆除了剥削经济体制,建立起“小孩”社会主义。把“小孩”社会主义完善、成熟到“成人”社会主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所以,还要坚持政治挂帅,可以说,这个队伍,一生都是政治挂帅。
革命队伍坚持政治挂帅,是要建立、完善、成熟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以革命队伍的政治挂帅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按劳分配。具体说,是政治挂帅来保证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完善、成熟。——按劳分配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要讲思想,讲风格,讲团结,讲集体主义精神,讲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完善、巩固;不要个人利益第一,小团体利益第一,斤斤计较,闹个人利益。只有这样,按劳分配的办法、制度才能在探索中逐步完善,成熟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调整,最终形成成熟的巩固的按劳分配方式。
所以,过去把政治挂帅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是不对的;走政治挂帅极端否定按劳分配不对;走奖金挂帅极端否定政治挂帅也不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