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的公平性及其危害——方丽平提案难以落实的阻力在哪里?
让我们再次看一看方丽平的提案。
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刘云龙)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河北省的人大代表方丽平今年携带着“河北省与京津高考招生公平化”的建议抵京报到,希望推动京津冀教育招生政策的协调发展,让河北的考生能够和京津的考生平等竞争。
方丽平代表认为,河北省做为京津部分功能疏解的接纳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从历史上来看,为了保障京津的发展,河北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而京津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队伍,在历年的高校招生中,京津与河北省的考生待遇不同一直存在,不仅体现在试卷的难度上,也体现在招收人数和分数上。
因此,她建议将教育招生政策均等化列入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打破地区壁垒,让河北省的学子们和京津的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
这个提案,火爆了全国。
在微信上和QQ上,关于教育不公平的段子和视频不断流出,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教育不公平妇幼皆知。但是没有打动中国教育改革,没有让这样一个火爆全国的提案有了下文,让人民质疑教育的公平性。
这是为什么?
阻力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在谈论阻力之前我们看一看这样几个现实。
一是省、市委书记级别。北京的市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河北的省委书记是中央委员,他们没有在同一个领导层面上。假如北京的指标被减少后,北京的人民一定会在背后说,这任市委书记真怂,看看前几任市委书记,教育部他们敢提这些要求吗?教育部的领导们知道孰轻孰重。他们假如得罪北京市委书记是什么的后果,他们心中非常清楚。
二是历史的延续性。历史上的不公平,不现任教育部领导制定的。假如非要公平的话,不仅得罪北京市的领导,得罪更多的是北京的人民。北京人民说了,就你能,就你是包拯,他们不改,你为什么改?
三是教育部的办公地点。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因为教育改革造成江苏和湖北围堵教育厅的大门进行示威,假如教育部减少北京的优惠政策的话,北京市民不会游行示威吗?教育部的大门还能走吗?出门就会遭受北京市民的吐槽。甚至在教育部工作的以后出门办事就会产生想象不到的阻力和困难。
四是北京的领导太多。中央机关、各个部委、知名大学、知名医疗机构等等都在北京,这些部门领导有多少?我们能数的清楚吗?还有一些其他省市的主要领导们和一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超级富豪、知名影星等等,他们也是北京户口呀。他们的亲朋好友大多数也在北京,假如减少北京的招生指标的话,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心中能乐意吗?你可以想想,他们还在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中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其他哪一个省市能与北京相比。
五是教育部的工作人员也是北京户口。压减北京的招生指标,还影响到教育部工作人员的利益,他们能主动改革吗?能主动让教育公平吗?好不容易在北京落户,没沾光心中能乐意吗?
方丽平同志在人大提案时肯定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假如她考虑的这些问题,替北京市委书记想想、替教育部长想想、替全国的权贵想想、替教育部工作人员想想,也许就不会提出这样的提案了。这些问题难道他们真的都不知道吗?难道只有年纪轻轻的你能想到?难道不知道什么是和谐社会吗?
他们不愿提出,他们也不敢提出。
所以他们拿江苏开刀、拿湖北开刀、拿河北开刀,方丽平的提案不仅没有给河北百万学子带来更多名额,而是压减了河北的名额。
他们也许说,教育不公平,仅仅是河北人民受到委屈吗?其他省市怎么不做声?
我们想想,河北的出路在哪里?水优先供应北京和天津,污染企业被取缔,高科技企业在北京和天津,河北靠什么发展,人民靠什么生活?他们在哪里就业?河北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只有升入知名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出路。为此河北成就了“疯子学校”——衡水教育模式。河北人民愿意让孩子们这样吗?孩子不痛苦吗?他们的父母真的愿意让孩子失去童年和少年的阳光生活吗?他们是被谁逼迫成这种教育模式?你们心里真的不清楚吗?还有没有良心和良知?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只有疯子才敢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这些话把全国的权贵都得罪了,难道不考虑后果吗?
我想过,我深思熟虑过,我知道说出得罪领导,但是不说出,任其发展,可能为中国制造动荡,可能撕裂中国。
下面我谈一谈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危害。
一是不利于国家选拔人才。高考是为国选才,目的是为了把能力强的人放到更需要的位置。假如高考不公平,就会把能力差的人放到重要位置,这样的人相对来说会影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如果把能力强的人放到重要位置,他们一定会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二是撕裂中国。中国本身是一个整体,无论那个省市都是中华民族,内心有一种归属感,同胞感。如果因为你所居住的地域不一样,录取条件不一样,就会让不同省份的人产生狭义地域感,并且不同省份的人会产生敌视情绪,被外国某些势力利用,产生游行示威,加剧社会动荡。
三是降低党中央的权威。让人民认为党中央的不公平、不正义,降低他们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
四是埋下革命种子。我们知道把能力强的人压制在底层,他们迟早要制造出动静。如果压制的人少的话,他们可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如果压制的人过多的话,后果大家一定会想到的。历史上的起义者很多,但是能够成功的往往是有知识的人。
我们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站在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来考虑,能不提出这些观点吗?
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们都敬畏的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革命先烈:哪一个不是为我们的中华民族而不懈努力;
我发表过一篇帖子:新中国需有责任的人。
也许我的观点有些偏激,希望广大网友能够站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高度,来共同探讨,共同决策吧!
因为中国是你的祖国,是我的祖国,是所有中国人的祖国。中国的兴旺关系到你的幸福,也关系到我的幸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