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友邦又惊诧:经济民族主义忽悠谁?

火烧 2008-09-1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围绕经济民族主义展开,分析其作为保护主义的表现,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权自控意义,并以汇源并购案为案例,揭示外企态度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关联。

   

友邦又惊诧:经济民族主义忽悠谁?

   

   

由汇源并购案引发的广泛争议,同样引起了国外关注。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卫报》网站刊登文章说,欧洲在华企业担心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并称“经济民族主义正在抬头,这是我们相当关心的一个问题”。友邦惊诧于经济民族主义,并特别指称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能否如愿,将是北京对待外国企业态度的一个试金石,这显然是平中有仄、柔中带刚的一种姿态。

   

经济民族主义是个什么尤物?照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的话说,“民族主义基本上会表现为保护主义”,那么经济民族主义,大概也会表现为经济上的保护主义。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必然事关国计民生,既不能片面倚重外向拉动,更不能完全依赖外资企业,必要的保护也是理所当然。治大国如烹小鲜,假如民族产业、民族企业、民族品牌经历若干年的发展后,人人主张“品牌无国界”的国际思维,个个走入“企业当儿子养却当猪卖”的怪圈之中,到头来自有品牌越来越少,连猴子掰苞米也还不如,恐怕日子很难过下去。故经济民族主义也算一种持家思维,往往有点迫不得已。

   

既然经济民族主义相当于经济保护主义,恐怕也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民生问题成堆的发展中国家,玩不得欧美亲家间你来我往的并购游戏,需要实实在在过自己的日子。即便是在大国俱乐部中,那种类似经济民族主义的保护色彩也已变得越来越重。当今纷至沓来的规则壁垒、技术壁垒、安全壁垒、标准壁垒、环保壁垒、卫生壁垒等,其实世界各国都在创新发展,进而集中表现为货币、资本或贸易等方面的政治保护层。说穿了,经济民族主义实际牵涉经济主权,就跟一般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一样,各国或多或少全都存在,最终体现为全球化条件下的主权自控能力,并不带有负面性。值得玩味的是,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发达国家,其经济保护主义也即经济民族主义的花样更为繁多,手法尤其新颖,

   

特殊地,经济民族主义还会伴随经济殖民主义应运而生,彼此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逻辑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及其自控能力,最终必将决定和影响全部主权问题,从而展示出经济基础的终极地位。实质上,经济自主性的不断缺失,就跟以往传统式殖民掠夺的主权威胁没有两样,只不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获取和控制资源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弱势国家面临经济殖民主义的现实威胁,而国家政治应对策略尚未完善之时,民间率先形成经济民族主义也是一种必然现象。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自身根本权利受到威胁或侵害时,民众首先就有自我保护的自激反应,就有自主命运的本能出现。而且这种本能反应还会随着形势变化,越来越为强烈。

   

实际上,在经济民族主义思维中,一种民族品牌,到了外资手中,即使能够发展得更为光彩夺目,也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经济本质已经发生变化。比如“可口可乐”改树“汇源”招牌也无不可,比如“强生(中国)”换名“大宝”字样并无大碍,叫什么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而权利归属、经营思想、市场策略和生死去留问题等,必然由主家说了才算数。对于国人而言,能够容你打工混饭实属万幸;它与本国政治间的制约关系,仅仅剩下国民待遇和规则游戏而已。而外资控制下进退自如的风筝效应,决定了规则阻力若有若无,它有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腾挪空间。

   

在思考经济民族主义这个新词时,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主张,实际包含了经济主权和民众利益的深谋远虑。而经济民族主义的指控对象,显然就是自主经济上的权利要求。由此表明,抛出“经济民族主义”的友邦们,无论惊诧到怎样的夸张程度,也不过是新瓶装上老酒,仅仅换了一种诋毁自主经济的花样罢了,没有什么新鲜内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