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京沪领导对高房价的态度令人欣慰

火烧 2009-01-2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京沪领导明确表态高房价需控制,强调以民为本,抑制房价上涨,回应民众对高房价的不满。文章分析当前楼市形势,呼吁政府切实行动,减轻百姓住房负担,防止楼市泡沫。

  京沪领导对高房价的态度令人欣慰

 余丰慧 (2009-01-24 09:25:59)


  “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1月17日,在上海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代表说(1月18日《东方早报》)。
  此前,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参加市两会发言时说,“恕我直言,你房价涨得太离奇,老百姓不喜欢你!” 政府不为高价房托市。话语一出,热评如潮:政府不托市打消了开发商幻想,政府不托市凸显以民为本,彰显对民生的重视和关怀,云云。
  俞正声书记的“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的话语从各大网站跟帖留言中看,许多百姓异口同声地说:俞正声书记说出了百姓的心声。
  百姓对南北两个直辖市领导对高房价的看法大家赞赏和拥护,一方面体现出京沪两位主要领导说出了百姓的心声,打消了百姓的顾虑,体现了真正以民为本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百姓受高房价之害是多么的深,百姓对政府抑制高房价是多么的期盼。
  几年来,北京上海作为直辖市、大都市,房价问题极其敏感,可以说是全国主要城市房价的风向标,房价的走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的涨跌。客观地说,这几年在房价问题上,京沪涨幅过大,百姓不是十分满意。而当前,全国特别是京沪楼市处于一个非常微妙时期,从房价上说,处在涨跌拉锯僵持阶段;从宏观经济上看,启动楼市拉动内需是否就应该维护高房价,正在激烈斗争和争论中,决策层尚处于举棋不定阶段。这就造成两大对垒越来越激烈起来:一边是,百姓要求继续降低房价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些专家和民间人士呼吁政府一定要挤干楼市泡沫,才能防范金融风险,不能把经济增长过分依靠在楼市上。另一边是,以开发商为轴心的特殊利益集团以拉动内需为理由,要挟国家出台有理由其维持暴利的楼市政策,继续推高房价;同时,他们认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办法是不能让房价下跌,试图通过“纸里包火”的法子加大楼市金融风险。
  在这个关键时期,无论开发商还是普通百姓都把眼睛盯在了政府以及政府官员的态度上。而普遍认为,以开发商为轴心的利益集团势力过于强大,又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政府防止经济下滑心切,开发商在这场利益争斗中明显占据上风。而京沪两个楼市敏感城市主要领导对高房价的表态,打消了百姓的顾虑,使人民群众看到了人民政府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始终想着人民的利益和疾苦。但是,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对高房价的态度确实不能令人恭维。
  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亲自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12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某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 “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一直以来,合肥市中心城市的房价本来就不是太高,泡沫并不多,所以受近期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大,房价波动幅度较小。”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市委书记掏出几十万带头购房有明显的为高房价托市之嫌疑。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在电视上高喊“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不但透露出“文革”遗风,而且体现的是执政能力的欠缺,说明作为一个规划局长根本不知道哪些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更不用说关注百姓住房的民生问题了。这几年中国的楼市里,雷到人的事情层出不穷,而像一个堂堂官员公然在直播电视里耍这种闹剧和露出如此“丑态”还真不多见。
  某些地方官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一些政府,习惯把本地区城市的房价与北京上海作比较后得出“我们这里房价不算高的结论”,而往往看不到本地区本市居民收入与北京上海差距多少?只知道本地本市房价不算高,不知道当地百姓收入太低。例如:作为中部地区的合肥市居民收入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应该不算太高。俞正声书记在谈到“房价不能高,不能再涨了”后接着举例说,现在的房价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而言还是买不起。“刚工作五年,一个月也就三四千块钱,我们现在的经济适用房标准是7年,7年之后收入能有多少?” “买不起啊!”上海的“房价和收入比太高了”。
  一些网友寄希望于京沪两位主要领导把自己的思想切实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实实在在让百姓能够买起房、有房住或者较低负担买房。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9-01/18/content_10676287.htm
  http://cq.qq.com/a/20090114/000327.htm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01/18/content_10676739.htm
  http://finance.qq.com/a/20090116/000125.htm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