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与革命——同“喘凉气人”同志谈有关人民性的几个问题 人民的历史
本来没有准备,是浏览了一下雄文之后,忽然有了说话的想法,故而,下面写的东西就当是闲聊吧,什么逻辑、条理,都抛开去。
先谈谈人民的问题。
三个吧。一,人民性。二,人民创造历史的办法。三,人民的革命与群众的革命。
想到了这三点,简略的谈一下,不搞长篇大论。
一,人民性的定义。人们在生产生活的斗争中即反复冲突与认同的过程中所孕育的团结进步的意愿,这种团结进步的意愿,就叫做人民性。
之所以要下这么一个定义,还是源于文革与改革的相互印证。那么基于这样一个印证,我来证明一下这个定义。
文革:生产上的认同与生活上的冲突,是其人民性的特征。改革:生产上的冲突与生活上的认同,是其人民性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革命人民一夜之间就不革命了?一提到革命,就总会有叛徒,能不能说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成了叛徒了?不能。任志强这几天很多官媒在批,都不在点儿上。任志强的反动性在于他把人民说成是叛徒。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啥?把人民拉下水嘛,这样才能办成铁案,文革才彻底被打倒。
但我们不愿意谈人民在从文革到改革之间的转变,我们越是回避,敌人越是猖狂,群众越是被动。“喘气惊人”同志的文章,实质上还是一种回避。人民不是纸老虎,但我们思想里却是有一个纸老虎的,这个纸老虎就是群众。
越是脱离群众,越是把群众当老虎,老虎屁股摸不得,就越是被群众抛弃。
群众的觉悟和人民的觉悟,哪一个更高?我看,很多同志想当然的认为人民的觉悟更高,高过天!事实呢,正好相反,群众的觉悟才是真高。
为什么,因为人民能够创造历史,而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群众能够改造人民。
二,人民创造历史的办法。
总的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牺牲,一个是背叛,牺牲是牺牲宝贵的时间,背叛是背叛切身的利益。
这两个办法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主观上容易失败,但也有同一个优点,就是客观上容易办到。
关于人民,稍后发一篇旧文作为补充,这里就不再废话了。
三,人民的革命与群众的革命。革命本是不分人民和群众的,这里拆开来说,是便于动态的来看问题。
人民是要革命的,群众是需要革命的。
人民要革命是客观上要求的,不革命的话,人民就没有力量,办不成事,理想就会变成空想,总的来说,人民是有理想的,而这个理想是有革命性的。
群众需要革命是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生产生活的矛盾累积起来了,不革命没有出路了,于是就革命了。
革命不革命,关键看群众,革的什么命,要问人民性。
接下来,谈一下文革和改革的问题。
现在,大家基本上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文革不能局限于十年,而是从建国伊始就开始了。但,在文革和改革整体的把握上,仍然分歧很大。
一方面,这是由各自的利益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
单就整体性而言,关键还是在于过渡的问题上。
历史的看,我国是有政变的传统的,且很多时候说不清,并且这个说不清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世界范围内看来,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独领风骚,似乎历朝历代,绝无幸免。
如果没有上一篇《毛泽东思想核心的两个问题》,现在单独谈这件事,还要颇费口舌。这里我就不罗嗦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下。
我国的政变是止杀的,这个传统西方没有。违反这个传统,其政权就必然垮掉。
很多同志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相互误会,以为对方认识不清楚。有的是怕杀头,有的是怕杀错,感情上一团和气,思想上唯我独尊。
把自己当人民,把同志当群众,这个东西不断侵蚀我们思想,妨害人民的事业。
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就要认识到群众的伟大。要向群众学习革命,向群众学习方法,认认真真当学生,老老实实当先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塞上一点儿私货无妨,但要堂堂正正。
艾跃进,老艾,挨批了,我很欣慰。
附旧文:
人民的历史
人民。人民是个抽象的概念,大家都稀里糊涂的在用,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谁是人民?人民是谁?人民和群众什么关系?精英和人民什么关系?所以,要首先把人民弄个明白。我这里不去讨论具体的人和事,而把抽象来一个二次抽象。
工人上班,农民种地,学生读书,这就是群众。工人罢工,农民造反,学生游行,这就是人民。群众没有组织起来,处于社会分工的劳动状态,他们就是群众。无论工农商学兵和知识分子都是如此。党员官员也有其群众属性。群众总是要组织起来的,这是社会的总要求。由生产所组织起来的群众,仍然是群众而非人民。
群众组织起来,有自发和自觉两种。自发就是自愿发动,自觉就是自由觉醒。前者是对社会分工的默认,后者是对社会生产的适应。群众的组织总是与社会劳动紧密联系,而不是其他什么混账东西。人民便是自觉组织起来的群众。但群众并不总能保持自觉,因其无时无刻不在服从于社会分工,故而,人民是刹那间的。
刹那间群众自觉组织起来成为人民。这个刹那间是个历史意义上一刹那,“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下一刹那,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完成其社会分工,人民也来到了待机状态。党92年的历史如此短暂,而每一次进步与挫折无不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建国前它是人民的党,建国后它是群众的党。建国前它的任务是人民革命,建国后它的任务是群众共产。
党执政的过程,就是从人民的党向群众的党转变的过程。它从一个适应社会生产的群众组织过度到一个服从社会分工的群众组织,它从自由觉醒转为自愿发动,它从革命创造转为劳动创造。它从社会生产的力量转为社会分工的力量。它从革命无罪的力量转为造反有理的力量。
《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人民一旦觉醒了,便有能力实现它所预想的任何一种蓝图。但是,促成人民觉醒的力量需要在群众中进行长久的酝酿。这个酝酿的过程往往都是由知识分子来完成的。所以,人民觉醒的过程也是知识份子分裂的过程。
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一旦掌握了话语权,总是喜欢把人民领袖描述成和他们自己是一路货色。不这样做,他们就没有办法维持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分工。不这样做,他们就要被动的去适应社会生产。而一旦他们这样做了,这部分精英就从反对派变成了反动派。
知识分子也要参加社会劳动,普通的劳动者也不与知识绝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既是笔端的文艺作品,也是消除疲劳、丰富生活的百姓谈资。吃喝拉撒睡必是艺术的主体,行动坐卧走则是文明的基石。
李玉和赴的是“鸿门宴”,阿庆嫂开的是“醉八仙”,沙奶奶养的是“黑铁塔”,杨子荣上的是“威虎山”。工作虽说普普通通,劳动可没那么简单。
人民群众并不把知识分子排除在外,而知识分子也难以将人民群众排斥于知识之外。
人民的领袖视自己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群众成为人民的过程,也是群众成为知识分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知识解放和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
历史一页页翻过,一百二十年走过,弹指一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