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经济社会把人变成鬼——英雄的窃匪之路

火烧 2011-09-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讲述一位曾是部队英雄的王振轻,在市场经济中努力奋斗却陷入困境,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奋斗的矛盾。

看完河北越狱犯王振轻人生轨迹的新闻,不禁对这个人心生感慨。

  

生活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虎岗乡王寨村的王振轻,在老乡看来,显然是比较老实的,老乡评论他:“话不多,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看上去是挺和气的一个人。”这让读者感觉到他算得上是个亲切而且正直的人,事实上,我在一定程度上还很佩服他。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很努力地经商了的,可以说是积极投身市场经济不遗余力,屡败屡战。这样的人沦为罪犯的原因实在是不好理解,一些专业的书曾论述过,要让成年的老实人做出改变是很难的,原因是经历了一定岁月后人的脾性基本就会定格,除非遭遇重重压迫逼不得已不会发生改变。

  

王振轻年轻当兵的时候,苦练基本功,不惧摸爬滚打,入选特种部队得到强化锻炼,建立功勋得到嘉奖,显示了他勤奋肯干的良好品德,这种积极性一直延续到退伍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离开部队,相当于离开了组织,按时下普遍的情况就是一个人没有了组织,就没人再管他的生死。但王振轻还是像在部队有组织的时候那样积极,积极地相应政府号召,积极地转变成市场人的角色,打工啊、闯荡上海给人开货车啊、自己买小面跑客运啊,一心一意忙碌着,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过上精英专家描绘的那种幸福日子而长期背井离乡,连女儿订婚、结婚这等大事也顾不上。我相信,在这段时间,他一定特别信奉广告上的那一段话——“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但他却没能看出来这是少数精英忽悠压榨劳动人民的把戏。从新闻配图上可以看到,他是1968年生的人,案发时已经42岁,当他度过人生40年的时候,一定迷茫了,我很怀疑他是不是问过自己,规规矩矩地辛苦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见不到传说中的那种幸福生活呢?为什么自己如此卖力却总是没办法改变家里经济情况不上不下的状况呢?为什么这个社会看似充满机遇却总不让自己遇到一次机会呢?

  

就这样一个曾经的部队英雄,换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该可以平安度过一生了。退役之后的军人,在城里也罢,在乡下也罢,都会老实地生产劳作,恬淡安静地过日子,不会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舆论下迷失自我,不会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会被平衡失调的社会所刺激,不会被纸醉金迷所诱惑。

  

王振轻在“特别是”的泥潭中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改变,这种改变必定是在痛苦的思索之后决定的,这个改变终结了他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平凡生涯。活在现代的人做出这种改变太容易了,王振轻在做出改变时一定也想到过后来的结局,但是现实太有充分的理由让人去做出这种改变——这么做,只是因为这是一个私欲泛滥的世界,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世界,这是一个连老师也宁当妓女不愿教书的世界,这是一个不管黑猫白猫只要发了财就是好猫的世界!

立功?现在已经不需要王振轻当年那种精神嘉奖(那也许是王振轻深藏心里的一个激动回忆),现实生活里能给人们带来荣耀的只剩下物质。期冀资本家的血管里流着道德的血液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笑话!现在的当权者任由卑劣之徒肆意攻击自己的历史,在自己一手鼓捣起来的资本精英张牙舞爪反攻倒算的面前默不做声,在自己的大小官员频频出来丢人现眼也只喊口号鲜有作为,在这个时候就不要再说什么精神层面的东西了,你自己都远离群众都自弹自唱了,你自身要走向灭亡,你有枪不管用,有公安武警却朝着劳苦百姓开炮,剩下我们这种一无枪二无权三无钱胆小怕事的待牺牲一伙,仰面爱国保党之大计,除了说几句牢骚,实在难挽頹局。

  

这些年头,太多的人都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污点,这个过程,其实是无奈的。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多少郁闷压抑都堆积在心头,个别多愁的人就如我一样容易怀旧,怀旧的时候想起老人家常说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今天看着这么多的人又渐渐变成鬼,夹在“特别是”社会里的我,真不知这是新社会还是旧社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