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毛泽东对中庸的评价

火烧 2009-04-01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对中庸的哲学解读,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庸的三层含义,强调质的安定性与反对过与不及。内容涉及毛泽东对儒家思想的运用及哲学思考。
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他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多有发挥,其中 [[矛盾论]] 和 [[实践论]] 更是哲学经典,已成为各国共产主义者学习马列主义的必读教材。但他在中国古典哲学上也很有造诣,这一方面人们却很少知道。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这里仅就他对中庸的评价作一简要介绍。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怎样认识其意义和本质,人们多有分歧。有的说它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有的则说是折衷主义。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说明中庸的意义,不能片面寻章摘句,而应全面衡量。据他看来,引用 [[中庸]] 的下面两章来说明中庸的意义,是比较适当的。

       子曰: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大意是: 舜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善于调查、分析百姓的意见。对不好的意见就隐匿,对好的意见就张扬。他对好坏两个极端的意见都认真权衡,采纳适中合理的意见来为百姓办事。这大概就是舜所以为舜的原因吧! 见 [[中庸]] 第五章 。)

       子曰: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大意是: 颜回是这样一个人,选择了中庸的道理,得到了它的真谛,就牢牢记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见 [[中庸]] 第七章。 )

       毛泽东同志将 "执其两端" 的 "两端",训为 "过" 与 "不及"。他在给张闻天的信中写到: " '过' 的即是 '左' 的东西,'不及' 的即是右的东西。依照现在我们的观点说来,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 '中' 或 '中庸',或 '时中'。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 '过' 或 '左' 倾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右倾,是 '不及' 。" ( [[毛泽东书信选]] 146 -147页 ) 据此,他认为中庸的意义就是肯定质的安定性。归纳毛泽东同志以上的说明,中庸有三层意思: 一、从量与质的关系中确定质; 二、肯定质的安定性; 三、"为此质的安定性而作两条战线的斗争,反对过与不及。" ( [[毛泽东书信选]] 141页 ) 毛泽东同志为了通俗解释中庸的意义,引入了发展的概念,但中庸里并无发展的意义,对此他作了说明: "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乃是排斥异端树立己说的意思为多,然而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 '左' 右倾则是无疑的。" ( [[毛泽东书信选]]147页 )

       毛泽东同志对中庸思想有较高评价,比较欣赏 "为质的安定作两条战线斗争" 的思想,比如我们平常说的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就是这个意思。他称中庸范畴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值得认真研究。但他主张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地继承这一遗产。中庸的意义是肯定质的安定性,这一点与辩证法并无区别,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辩证法只承认质的相对安定,而中庸思想则只承认质的绝对安定。孔子学说的背景是挽救旧制度的灭亡,没有发展的观念。孔子不承认一种事物可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 ( 如奴隶社会可以转化为封建社会),不承认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孔子的 "肯定质的安定性" ,是肯定质的绝对安定,不是相对安定,所谓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至死不变"。当旧质转化为新质时,仍肯定旧质的绝对安定性,是违反辩证法和客观现实状况的,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中的新质的否定。这样一来,中庸思想就走向反面,由承认质的安定性变为不承认质 ( 新质),转化成绝对主义和折衷主义,对此,毛泽东同志在读艾思奇 [[哲学选辑]] 一书的批注中,有精采的说明:

       "中庸思想是反辩证法的。他知道量变质,但畏惧其变,用两条战线斗争方法来维持旧质不使变化,这是维持封建制度的方法论。他只是辩证法的一要素,如同形式论理之同一律只是辩证法的一要素一样,而不是辩证法。

       中庸主义包括了死硬派和折衷派两种思想。当其肯定质的绝对安定性,这是同一律,也就是死硬派思想。当其畏首畏尾于过程正反之间成为排中律的反面之唯中律,代表两端间的过渡形态时,他是折衷主义。当新势力与旧势力斗争激烈而胜负未分时,往往出现这种折衷主义。" (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380页 )

       对民族遗产既不能任意拔高,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搞虚无主义。毛泽东同志对中庸思想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折,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谨以这篇习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5 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