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周易》和毛泽东对修养的注重

火烧 2009-12-1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周、易》与毛泽东均强调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善恶由后天培养决定。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人格与道德,成为值得尊重的人。文章结合经典与毛泽东思想,探讨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周易》和毛泽东对修养的注重  

何为修养?修者,学习也。修养者,通过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值得人们尊重的,人格高尚的,有一定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各种科学技术水平的人,以及对人处事有正确态度和举止恰当的人。  

然而,人为什么还需要修养呢?这个问题可从善恶的产生说起。  

所谓善,就是指一切美好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所谓恶,就是指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它的产生,古人有过各种说法,列举如下:  

其一,《王充.论衡.本性》中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也就是说,人性的善恶,其最后的决定,则在后天所养,而不在先天所定。  

其二,《孟子·告子上》中引告子的话说:“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东西也。”然而后来为什么会有了善恶之分呢?显然这是由于后天所养的不同才产生出来的不同结果。  

其三,《孟子·告子上》中又说:“人性之善也,犹水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然而为什么后来有了不善呢?这正是因为后天所养之不同产生出的结果。  

其四.《荀子·性恶篇》中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就是说人性本来就是恶的,其善则是后天才产生的。  

其五,《扬予.法言.修身篇》中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修其恶则为恶。”这同样是说,人性的善恶是由后天的修养不同而产生出的不同结果。  

上举五种说法,归根可看出一个问题,就是要想做到扬善除恶必须加强后天修养。所以修养对人来说,就太重要不过了。  

既如此,所以在《周易》和毛泽东著作中,也同样都是很注重这个问题。对此,举例如下:   

《周易》在坤卦六三爻辞中说:“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实用六十四卦》认为这大意是说,六三的“内心世界像花一样章丽,说明六三自身修养的好,其表现就是能忠贞不二地坚持按坤道原则办事,像这样的人如果为国家办事,一定会做到尽职尽责,绝不会以个人得失为转移,这样做的结果,即使不成功,也会落个好名声而终。”也就是说,这正是通过修养才产生出的好结果,可见修养对人是何等的重要。  

毛泽东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在教导人们要把自己修养成像张思德那样比泰山还要重的人,即使不能善终,也要落一个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而死的好名声。同时也说明,因为这一切正是修养的结果,所以修养对人来说也就太重要不过了。  

修养既然是这样重要,那么怎样就能促使人们加强对自己的修养呢?在这个问题上,《周易》中没有做出回答,毛泽东则做了如下努力:  

在一九四三年,毛泽东和薄一波初见面,在谈话中毛泽东说:“少奇同志《论共产党修养》写得很好,你读过没有?他讲修养,我讲整风,意思都是一样的。”(注1)说明抓整风就是抓修养。整风正是为了加快修养。由此看来,毛泽东是把整风当作修养的手段,而修养才是整风要达到的目的。  

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更加重视。他说:“世界上有些事就是那么怪,三年不整风,共产党、共青团、民主党派、大学教授、……又要出许多怪议论,资本主义思想又要抬头。比如房子每天要打扫,脸每天要洗一样,整风我看以后大体上一年搞一次,一年搞个把月就行了。”(注2)  

这一切,归根,就是为了达到促使大家来对自己加强正确修养的目的。  

注:  

(1)薄一波:《崇敬和怀念》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8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 977年4月第一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