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泽东关于对献身精神的修养
《周易》和毛泽东关于对献身精神的修养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注1)
有这点精神太重要了。因为只要有了这不怕死的精神,对所从事的事业,在困难险阻面前,才能勇气百倍,做到临危不惧,从而战胜困难,迎来胜利和成功。可是这对怕死鬼来说,却是无缘分的。因为怕死鬼,往往还没等战胜困难就会退下阵来,从而就使所从事的事业遭到夭折。可见对不怕死的献身精神的修养,对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败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论在《周易》中,还是在毛泽东著作中,对不怕死的修养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举例说明如下:
(一)大难当头,成功只能属于敢于献身的人。
《周易》在大壮卦的上六爻辞中说:“过涉灭顶,凶,无咎。”这大意是说,在穷凶极恶的洪水面前,只有不怕这洪水淹灭头部,即不怕牺牲自己,才敢正视这凶险,也才有涉渡过去,取得成功的可能,可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才是正确的行为,故说“无咎”。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下定快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注2)“在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动作,是在正确的作战计划下绝对必要的东西,……” (注3)毛泽东所说的这一切,就是教人要明确一个道理,只有通过修养,使人有了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有胜利和成功的可能。
(二)没有献身的思想准备,就没有成功。
《周易》在大壮卦的六五爻辞中说:“丧羊于易,无悔。”这是说,要使自己的事业壮大起来,就得像在交易场进行交易一样,必须用丧羊做代价,而且无悔。以此说明,一个人要想办成一件事,必须付出代价,不下这个决心,没有这种献身的思想准备,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在这个问题上,在战争年代时,毛泽东说:“每一战争都须支付代价,有的是极大的代价,……因为这种牺牲,不但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必要,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暂时的不保存 (牺牲或支付),是为了主体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需的。” (注4) “避免任何牺牲的观点是懦夫和恐日病患者的观点,必须给於坚决的反对。” (注5)到革命成功后,毛泽东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需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注6)这都是说,不论在什么时候,没有献身的思想准备,就不能取得新的成功。
(三)只有奉献和献身精神的人才能上进。
《周易》在晋卦六五爻辞中说:“悔亡,失得无恤,往吉,无不利。”这大意是说,在前进中,要不做后悔的事,只有一条,就是在利益面前让自己失而让别人得,还不求抚恤。有了这种敢于奉献和献身的精神,勇往直前,才会吉祥,才会创造出无所不利的局势。因此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修养。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在长期战争和艰难环境中,只有共产党员协同友党友军和人民大众的一切先进分子,高度地发挥其先锋的模范的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的生动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注7)这里所说的先进和模范作用,正是不求抚恤的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而且认为只有具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克服困难,求得上进和胜利。由此说明,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修养。
(四)要做到下级无私地保护上级。
《周易》在蹇卦的六二爻辞中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这是说,作为领导者的助手(下级),当领导遇到严重困难,尤其危在旦夕时(蹇蹇),应该毫不顾及自己身体的安危,来舍命保护自己的上级(匪躬之故)。也就是说,做为下级来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总是从上级关怀下级说起,认为只有上级对下级好了,下级才会舍命保护上级,为此毛泽东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互,互相帮助。”(注8) “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那些认为不是根本态度问题而是技术问题的人,实在是想错了,应该加于改正才对。” (注9)正因为各级领导者听了毛泽东的这些话,做到了对下级无微不至的关怀,结果就换来了下级对上级的无限忠诚和拥护。所以当年共产党的干部处在危难之中,他的下级总会拼命来救,使这“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的精神到处体现出来。看来在对这个问题的修养上,毛泽东自有独导之处。首先站在下级立场上,而不是只站在上级立场要求下级。
(五)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是高尚的人。
《周易》在鼎卦的九二爻辞中说:“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实用六十四卦》对仇字的注释,认为是指同伴或妻子;对即字的注释,认为是指靠近。按照这些注释,说明这爻辞的大意是,鼎中有充实的食物,我的妻子或同伴有疾病,因为怕传染给大家,所以我就不允许她(或他)靠近鼎旁取食,说明人应该朝这样修养,才能成为有高尚行为的人。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更是这样认识的,比如他对白求恩同志的赞扬,说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进而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注10)就是说,只有加强无私的奉献和献身精神的修养,人才能成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对无私奉献和献身精神的修养上,毛泽东也确实继承和发展了《周易》中的不少观点,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还有一个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是《周易》中反映出的下级应该无私地保护上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初一看,完全是一种君为贵,民为贱思想的体现。但细一想也不尽然如此,因为《周易》是把“元亨利贞”当成人类最终奋斗的理想来看待,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各级上司正是领导人民为实现这共同理想而进行奋斗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没有这些上司,就不可能实现这个共同理想。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上司,也正是保护人类共同利益之必需,因此,这和儒家的无原则的忠君思想也有着区别。
注:
(1)《老子,七四》。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 l 0 l页,人民出版社出版,l 9 5 5年5月北京第二版。
(3)《毛择东选集》第二卷,第4 9 7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 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 9 7一36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 5 2年8月北京第二版。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 9 7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二版。
(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8 6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 9 77年4月第一版,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 1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 952年8月北京第二牺。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04页,人民出版杜出版,1 9 5 5年5月北京第二版。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0 1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1 9 5 2年8月北京第二版。
(1 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 5 3,6 54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 5 2年8月北京第二版.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