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企业
当今的世界经济是市场经济,准确地说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经济。国家和企业都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主体。要搞好对外开放,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掌握主动权,必须认真研究国家和企业这两类主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要追求自身的利益,这一点与在国内市场上没有区别。与在国内市场上不同的是,在国内市场上,企业只受本国政府的管理和调控,而在世界市场上,企业要受包括本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的管理和调控。与国内市场一样,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存在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般来说企业在国内的经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受包括本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在地域方面的各种限制。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国家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体。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利益是本国企业利益的集中体现。因为企业的发展至少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增加政府用于公益方面的税收。这对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要。由于在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里有许多本国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冲突,所以,国家不可能完全代表和维护所有企业的利益。实际上,国家的利益代表的是一定时期在本国起主导作用的那部分企业的利益。但这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所在。
可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国家和企业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主体。从利益的角度看,国家利益与本国企业的利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国家要代表和维护本国企业的基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一些企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并不相同。当然,一致性是主要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从追求自身利益的具体目标和手段的角度看,虽然二者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具体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市场竞争。这与在国内市场中并无二致。而国家的目标往往是地位、安全、领土以及对市场和资源的控制等等;实现目标的手段不限于经济方面,更多的往往是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超经济手段。
在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国内市场上,国家或者说政府是位于企业之上(至少在形式上)的管理者和协调者。而在国际市场上,国家之间是平等的主体(至少在形式上),并且各国企业都会受到各自国家的庇护。由于国家这样一种特殊主体的参与,使世界市场的情况更为纷繁复杂。一方面市场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博弈产生着重大影响。这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
虽然在世界经济的运行中市场的力量与国家的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但总体来说国家的作用占主导地位。首先,这是因为国家利益是本国企业利益的集中体现。虽然国家不可能完全代表本国每一个企业的利益。但国家利益的确是本国企业的基本和主导利益的体现。其次,这是因为国家对本国企业有管辖权。能够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支持和约束。第三,这是因为国家相比于本国企业一般来说有更强的实力,并且具有更多的手段,特别是超经济手段去影响世界经济,为本国经济发展谋取利益。
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当本国企业总体上看竞争力较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时候,该国一般会要求各个国家都不要干预市场,让企业自由竞争;当本国企业总体上看竞争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时候,该国一般会主张某种形式的国家干预,以保护本国较弱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在通过征收关税、财政补贴等等手段保护和支持本国企业发展。有的国家甚至通过在其他国家制造动乱或者直接动用武力,来为本国企业扩展市场、夺取资源创造条件。国家的作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在国家之间形式上平等的、“无政府”的世界市场经济中,更没有纯粹的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
面对世界经济的这种现实,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必须加快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一是要充分认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仅是从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国家职能不能弱化,更不能“消亡”。虽然我国不会侵害其他国家及其企业的正当权益,但必须有能力维护我国和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二是要辩证认识国家的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一般来说综合国力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但综合国力有相对独立性。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综合国力不能完全随经济的发展自然增强。而应当发挥好大国资源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加快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步伐。
三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力量有机结合形成的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突出发挥党的领导、人民军队、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优势的作用。事实证明,对综合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不仅有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因素,而且有政治、管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从现实情况来看,占领思想道义高地,凝聚民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必须不断提高本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必须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的促进激励作用,促使市场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创新。
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必须促进我国企业做大做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是紧密相关的。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扩大销售还是增加采购都更有优势。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作用。已有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成果,也是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和优势。对它们既要赋予重任,又要强化监管。同时,要积极支持各类企业按市场化的原则调整重组,形成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特色、有优势、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
第三,必须统筹协调国家和企业的行为。
在世界经济的博弈中,国家与本国企业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国家利益最大化本质上也是本国企业利益最大化。当然,本国企业利益最大化不等于本国每一个企业的利益都能最大化。在这里表现出国家利益与本国企业利益的差异。因此,统筹协调国家和企业的行为是必要的。这种统筹协调其实在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当然,效果是有差异的。
在我国进行这种统筹协调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必然要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会从部分企业的私利出发。二是因为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而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与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三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这些,正是我国和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力量之所在。